【片头】
60年前的今天
万里长江上架起了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大桥,是武汉人对它的亲切称呼
大桥,凝固着一代人的青春和梦想
大桥,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标志
大桥,刻进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生命印迹
今天,大桥迎来了它的60岁生日
60年,相伴走过风雨
60年, 一起走向明天
湖北之声特别节目《大桥,我们一起走过》
(一)
【出江面轮船汽笛声】
【桥面车水马龙声,人声,议论60年了的感叹】
【垫市民现场交流声】
今天的武汉长江大桥格外热闹,居住在三镇的市民从各地赶来,走上大桥,为它庆祝60岁的生日。
【出录音】:我家你看,在那一头哦,长江的那一边,就是兰陵路那里叫什么,交易街。【录音止】
74岁的明燕站在桥上眺望,江北是她儿时的家,江南是过去工作的地方,14岁起,她就在这条江的两岸奔波:
【出录音】60年,我正好14岁参加工作,(每个月)我拿24块钱工资,要要给20块钱工资给家里。过个江只要6分钱坐个船,我为了节约6分钱,我从武昌车辆厂走大桥再走回家。【录音止】
【江水声】
妹妹明玲记得,小时候的武汉,轮渡是唯一的过江方式,武昌的人轻易不去汉口,汉口的人也轻易不到武昌:
【出录音】现在等于说你一天可以在武汉三镇走几圈,那以前是根本就做不到的。比如说我们以前汉口的人笑武昌的人都说,武昌的人睡觉晚上都睡得早一些,汉口这边的人就因为娱乐的多一些嘛,比如说晚上乘凉啊、喝敲杯酒啊、大排档啊。【录音止】
南北往来的火车经过武汉时,也要在长江面前停下脚步,换乘火车轮渡跨越茫茫江面。直到1957年的10月15号,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一切才彻底宣告结束。
【大桥通车当天的现场声】
大桥通车当天,整个武汉为之沸腾,成千上万的市民走上大桥,庆祝万里长江第一桥的诞生。望着脚下的滔滔江水,人们不敢相信千年的梦想成为了现实。1957年前后出生的小孩,很多就直接取名叫“建桥”、“汉桥”、“桥桥”。在武汉生产的商品,也都冠上了“大桥”的名字,大桥香烟、大桥缝纫机、大桥衬衫、大桥味精等等,就连谈恋爱的年轻人也一定要从大桥上走过,都说这样才能和坚固的大桥一样,长长久久。
那时候,武汉的照相馆中必不可少的一幅背景是大桥,外地人来武汉,第一件事也是要跟长江大桥合影留念。吹拂着清凉的江风,眺望辽阔的江面,仰视雄壮的大桥,让人不由心生赞叹。
1963年,明燕远在兰州的表弟、表妹途经武汉,她和男友带着大家来大桥游玩,五个人在武昌桥头堡留下了一张青春的合影。此后,表兄妹天各一方,再难相聚。直到四年前,照片上的五人终于又在武汉重聚,他们再次踏上大桥,在同样的位置拍下第二张合影。
【出录音】还是那个老地方还是去拍一张看看,看看变化怎么样,老了,老了好多啊。(笑)有一棵树还在那个地方,我们第二次去拍的时候还在那里,我兰州的表弟表妹说,哟,这个树还在这里,(笑)反正那个形状还是那样。大桥没有什么变化,旧了一些,还是旧了一些。【录音止】
江流依旧,大桥依旧,曾经青春的面容却已两鬓斑白。大桥,就这样住进了一代代武汉人的生活中,陪伴着他们长大又老去。人们把它照进自己的相框中,嵌入自己的姓名中,融进成长的历程里……大桥,仿佛能够承载武汉人所有的情感,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乡愁,关于一座城市的烙印。明玲:
【出录音】像我52岁学会开车嘛,第一次开着车从武昌开到汉口去的时候,哎呀,就觉得,觉得武汉市很壮观,那种大桥开车走的那种感觉非常好。对一个城市的感情其实它就是伴随着你整个生命的这个过程,长江大桥啊就觉得是自己家里的那种感觉一样的。【录音止】
今天,当他们抚摸着这座历经60年风雨的大桥,仿佛触摸到自己的过往和青春的记忆。
【出录音】
市民女:从小学开始,春游的时候到东湖,那全部都是因为有了长江大桥啊。从那个大桥过来,那对我们来说能够到东湖去春游那就是特别快乐的事情。
市民女:去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工作压力特别大。有一天晚上,我打了个车,我说你走大桥吧,我那个时候我突然往车窗外面一看,远处的高楼亮着灯,还有长江,整个的给我的感觉。我就觉得,哎呀,一下子这么多年啊,很多的开心的、不开心的,真的是历历在目。
市民男:谈恋爱,她下午下了班,她送我回汉口,我们往往是从解放路上长江大桥,两个人从长江大桥上面走回去,走到了汉阳桥头。就是这样,我就感觉到,这一个滚滚流去的长江,它也许水都流走了,但是记忆是不会流走的。
明燕:现在家家都有汽车,我已经四代同堂了,哎呀,真是好得不得了啦。【录音止】
(二)
【出现场音响】
【大桥守卫士兵换岗、宣誓声】
【出火车驶过的声音】
在热闹的公路桥面之下,一列列南来北往的列车从大桥的铁路桥面呼啸而过,这里是武汉铁路局武汉桥工段养桥工人陈卿明工作的地方。今天,他带上退休多年的父亲一起,重新走一遍大桥。父亲陈新国仔细端详着今天的大桥:
【出录音】
陈新国:这都是老式的,这是我们原来都有的,其它的接触网都没有什么变化。
陈卿明:接触网也改了看到没有,接触网从原来的白颜色换成现在的红颜色了……【录音止】
今天是大桥的60岁生日,而明天是父亲的64岁生日,几十年来,父亲的每一个生日都与大桥相伴。今天,陈卿明送给父亲一个特殊的礼物:一张刻有大桥图样的红木书签,为父亲、也为大桥庆贺生日。
【出录音】爸爸,今天祝你永远健康年轻,也同样祝大桥永远的雄伟壮观。【录音止】
陈新国的父亲是一名铁道兵,因为参加长江大桥的建设,把家安在了武汉,陈新国出生在长江边、大桥下,从小听着长江的涛声长大。1984年,31岁的他成为一名大桥养护工人,刮砂、除锈、保养铁轨和钢梁,日复一日维护着大桥的健康。
作为京广铁路的咽喉,武汉长江大桥24小时都需要有人巡守,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陈新国用双脚反复丈量着大桥的长度,在铁轨旁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出录音】因为我们桥上日夜不论是货车还是旅客列车是不间断的,连个打盹的功夫都没有,两边从桥上桥中间碰头,再分头各自往各自的管段去巡查。【录音止】
他还记得,1990年7月28号,江面上刮起八级大风,一艘大吊船被狂风吹得走锚,撞上了大桥第四号桥礅。当时,正在值勤的陈新国迅速反应,拼命挥手示意,拦住了向大桥驶来的列车,确保了行车安全万无一失。
时光荏苒,陈新国一天天从青春到白头,而他用一辈子的时光精心守护的大桥依然安稳如初。1993年5月28号,曾经担任武汉长江大桥苏联专家组组长的西林再次受邀登上大桥,参观后,他对随行人员说:“武汉长江大桥设计一流、施工一流、养护也是一流的。”
2011年,陈新国退休,儿子陈卿明循着他的足迹走上大桥,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养路工人。与父亲当时的肩挑背驼、人工巡查不同,如今,十多个摄像头全天候盯守,监测大桥的各项日常数据,一批批机械化工具让大桥养护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出录音】因为新的技术啊,包括一些新的设备啊,慢慢的只要越来越高,质量就会越做越好。我们也希望永远地让它屹立在长江之上,这是我们养桥人心里面的一个理想,这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啊。【录音止】
1957年10月15号建成通车以来,武汉长江大桥历经7次较大洪水、77次轮船擦碰,至今仍安然无恙。今年4月,武汉铁路局武汉桥工段发布的“体检报告”显示,目前全桥无变位下沉,24805吨钢梁和8个桥墩无裂纹、无弯曲变形,百万颗铆钉未发现松动,全桥无重大病害。陈卿明说,这是对养护工人最好的回报:
【出录音】真的,我们很骄傲,我们呵护过程中那么多人尽心尽职,更想去搞的更好,没想到测量出来的数据跟建桥的时候数据是一样好,一样很年轻,证明养护的经验、手段、方法都得到认可了嘛。【录音止】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座牵手龟山蛇山、横跨长江两岸的大桥不仅连通了武汉三镇,它还结束了中国南北交通不畅,火车过江须通过轮船摆渡的历史,使平汉铁路、粤汉铁路变成了今天畅通的京广铁路。尽管历经了60年的风雨沧桑,目前,大桥的铁路桥面仍然肩负着一天接近120对客货列车、平均每6分钟通过一列火车的荷载,承担着京广线、汉丹线的客货运输以及部分汉宜动车的运行。
【压混火车轰鸣声】
陈卿明和他的父亲在长江大桥上度过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而这座雄壮的大桥、健康的大桥,承载着梦想的大桥也为父子俩的人生写下了最为骄傲的注脚。
【出录音】
陈新国:哎呀,大桥在我们心目中就是雄伟壮观哪,像一条卧龙,太伟大了,万里长江第一座大桥,在这个龟蛇之间,这是武汉人的骄傲啊!
陈卿明:毛主席题词嘛,《水调歌头·游泳》里面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你说自豪不自豪,自豪啊!
(三)
【大桥通车现场音响垫】
【周一桥口述】
璞,十二日函讯,知你未归,何日可以回汉,甚念。
今日为长江大桥通车之期,大家都以极快慰的心情来迎接伟大节日,我们门外人流不断,铁路和公路面上布满人群,广播声、飞机声,此刻正九点钟,火车在汉阳桥头剪彩,约在十一时许,文琪早已赴现场参加,指定她们在武昌公路处,在下午三时方能回来。天气很好,阴而无太阳,王昌华同志到家晨来我处,询知你一切安好,甚慰。去函想已递到,一桥近日颇乖好,望勿念。余在函特去信祝长江大桥通车之喜。
松年手启。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五日。
这是中铁大桥局海外分公司原副总经理周一桥一直珍藏的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的邮戳正是1957年10月15号。明信片中,爷爷向远在陕西修路的儿子——也就是周一桥的父亲描述了大桥通车盛况。周一桥刚刚2岁。
周一桥家祖籍江苏,1950年,父亲周璞随全国专家一起被抽调到武汉,建设长江大桥,他负责了8号桥墩的设计。今天我们从武昌桥头仰望,8个巨大的桥墩屹立于滚滚长江中,稳稳托住桥身,可在当时,这深水中的桥墩建设可难坏了父亲他们。
当时世界上通行的建桥方法是沉箱法,可天堑长江水深、流急,人要下到近40米深的水下施工,非常危险,这样施工还易受到长江水位的影响。1954年的武汉,刚刚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长江特大洪水。正在踌躇时,从前苏联来的专家组组长西林提出了一种从未实践过的新设想——管柱钻孔法。周一桥:
【出录音】当时管柱钻孔法是他的一个概念,世界上没有用过。这个(方案)也报给了周总理,周恩来总理也说一切要经过实验。当时就在1954年的下半年,然后就在汉阳桥头堡搞了一个试验墩,用震动打桩机把管柱给它穿过泥沙层,到达岩面,等于像一个筷子一样插到泥巴里去了。【录音止】
为了试验这个新方法,建设者们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震动打桩机,负责这一机械的钱学新老先生,后来成为了周一桥的岳父。
【出录音】跑到原来的汉阳兵工厂遗址那个地方去挖铁,我岳父就说,那个东西在江里面试验的时候,一开起来那个爪呼一下下去了,高兴的他们就跳起来了。【录音止】
今天,矗立在汉阳莲花湖公园5米高的长江大桥管柱纪念碑见证了这一项历史性创举,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也注入了大桥的建设者和他们的继承者的血液里。
【出录音】武汉桥的建设是中国桥梁事业的一个起点,它培育了大桥局这个队伍,而且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传统,对技术一个是精益求精,再一个是不要被老的观念老的做法被做法束缚住了,要不断的创新。【录音止】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举国瞩目。随后,周一桥随父亲去往南京,父亲担任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设计师,伴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周一桥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
【出录音】武汉桥的时候我没记忆,武汉桥通车时我只有2岁,南京桥的时候大了一点,看着它从江中心的施工一直到桥墩一直到通车。南京桥等于是我们桥梁事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自力更生。【录音止】
此后,父亲继续辗转,修建了九江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等,伴随着中国桥梁技术的飞跃,周一桥也在逐渐长大,他们一家最终回到了桥梁建设的起点——武汉长江大桥脚下扎根安家。大学毕业后,周一桥追随父亲的脚步,也加入了大桥局工作。
1991年,周一桥第一次接触海外项目,参与了缅甸仰光丁茵大桥的建设,此后,他的足迹遍布亚非,将父辈的建桥事业在海外发扬光大。2000 年,大桥局第一次中标了海外工程——孟加拉国帕克西大桥,合同额1亿多美元。面对全新的海外市场和不可预知的困难,新一代的建桥人将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精神带到海外。
【出录音】武汉桥为什么到现在质量还是不错,也叫桥坚强,就是大桥人那时候有种(精神),做事情很认真,要做就把这个事情要做好,这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带到了国外,国外我们就是想尽办法都要往前走,把这个事情要做下去,把它做好。帕克西桥已经完成了,到今年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年了,一点问题都没有,孟加拉的政府也好,下面的那些老百姓也好都对大桥局的施工质量还是很认同的。【录音止】
有了帕克西大桥项目的成功,2014年6月2号,周一桥又在孟加拉国拿下了帕德玛大桥工程,中标金额折合人民币96.7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中标的最大国际桥梁工程,也是连接中国及“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帕德玛大桥被当地人称为“梦想之桥”。2017年9月30号,首孔钢桁梁成功架设,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的居民正在热切期盼着大桥建成通车,结束千百年来与首都达卡之间摆渡往来的生活。
和父亲一样,周一桥将他的青春、梦想都留在了那一架架钢梁、一个个桥墩、一座座钢铁卧龙中,大桥建设交织着这个家庭、两代人的人生。如今,周一桥也退休了,但是他挥洒汗水的海外建桥事业不会停歇,在马来西亚、安哥拉、摩洛哥,在土耳其、坦桑尼亚、南非、加纳……一座座中国人建设的大桥,屹立在一条条江河之上,填补了一个个空白,连接起一个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出录音】大桥局的发展跟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是同步的,而且也是跟国家的发展也是同步的,从长江上面逐步地走向海洋,从海洋然后走到海外,都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录音止】
(尾声)
【出市民现场音响】
好,美不美?美!再来一个,一二三……
1965年的时候,全家人就在武昌那边,我们从上面往下照相的,所以我准备今天照一下,把这个拼在一块儿发朋友圈(笑声)
明玲:今天长江大桥60周年生日,我们再来这里合一张影嘞!……
中午时分,武昌桥头堡纪念碑前,来为大桥过生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拿出相机、手机和身后的武汉长江大桥合影。对他们未来的日子来说,今天的这张照片也将成为温暖而特别的回忆。
【出录音】
市民:我叫桂大桥,我叫吕汉桥,我们兄弟俩个今天是60岁生日,我们兄弟俩今天祝长江大桥生日快乐!
市民:20年前我经过大桥在这上班,今天大桥不是60岁生日嘛,今天特别骑摩拜单车也过来感受一下(笑)
市民:以前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爱带我们来大桥玩,来大桥的话呢就是照照相看火车呀什么的。我后来在学校当老师,我也会告诉学生全长多少呀,万里长江第一桥呀,毛泽东诗词呀,就觉得是武汉的骄傲!
【压混宣誓词 3,2,1开始,大桥青年传承大桥精神,助力企业发展……】
中铁大桥局的年轻人带着老一辈建桥人的嘱托来了。
【出录音】我们来向大桥汇报,我们从修武汉长江大桥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应该说大桥,感觉到我们中国的桥梁也是一种名片吧,让它也觉得很欣慰。【录音止】
来自孟加拉国的武汉大学留学生们带着遥远的祝福来了。
【出录音】你们(建设)长江(大桥)的组,正在建我们国家的帕德玛桥,我们国家的人他们喜欢中国的公司,我们相信以后那个桥建好了,以后我们国家的人会非常感谢武汉的公司。【录音止】
【出现场音乐】
大桥上边车多人多,
大桥底下都是歌,
大桥中间火车走,
水里航船慢慢过……
武汉本土音乐组合UN1带着自己的原创歌曲来了,这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唱出了对大桥的祝福。
【出录音】60周年了,长江大桥陪伴我们武汉走过60周年,希望越走越远吧,生日快乐!
希望更多的外地人能够来欣赏我们武汉的名片——长江大桥。【录音止】
60年前的今天,武汉长江大桥落成,这条大江从此不同。60年,你送我们跨越长江,你送我们走向远方。没有大桥的武汉就不是武汉,没有大桥的日子不可想象,好像大桥早就是武汉的一部分,过去它在人们的梦想中,现在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60年,无论是相聚还是离别,我们总要来到你的身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祝你生日快乐!
【市民祝大桥60岁生日快乐声音集锦】
【压混大桥大桥歌声】
江水滔滔,
大桥大桥,
秋天夕阳美,
冬天赏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