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摇篮(一)--拯救难童

2017-12-15 16:08   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卫星频道   冯静, 晏文君, 王双刚

烽火摇篮(一)——拯救难童

【总导视】

硝烟弥漫中国,

无数家庭毁于日军炮火之下,

数十万难童流离失所、濒临绝境。

(主持人:拯救难童的行动已经刻不容缓)

奔走呐喊,倾囊相助,

中国妇女界开始了历时八年抢救和保育难童的艰苦历程。

敬请关注大揭秘 《烽火摇篮——拯救难童》

【讲述区】: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在汉口码头,每天都会涌入许多逃难的百姓。在拥挤的人群中,人们总会看到一位衣着整洁、面容清秀的女人,在码头上来回奔波,不断地把手中的食物分发给逃难的儿童。

【配音】:这个在汉口码头出现的女人,名叫陈波儿。1932年,她因与袁牧之主演左翼电影《桃李劫》而出名。作为一名演员,陈波儿的名字在当时已经家喻户晓,然而她还有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

【同期声】采访陈丽芳(武汉市档案局 研究馆员):

影星陈波儿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她是中共地下党员。据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表明,陈波儿是最早倡导成立战时保育院的倡导者之一。

【配音】:抗战爆发后,陈波儿一直密切关注着难童的命运。1937年的11月11号,上海沦陷。12月13号,日军占领了南京城。

【同期声】采访陈丽芳(武汉市档案局 研究馆员):

日军攻占南京城,屠城六周,残暴的日军向我手无寸铁的军民大肆屠杀,造成了大量的难童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些难童纷纷逃向武汉。

【讲述区】:这是1937年8月28日,拍摄于上海火车南站的一张照片。一个浑身是血的婴儿坐在废墟里哭泣,而他的父母早已死于侵华日军的轰炸。要知道,这张照片,仅仅只是千千万万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童的一个缩影。

【道具区】:我手上的这本《母亲行动》,汇集了众多有关难童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其中收录了《大公报》的一则新闻,记录下了这样一组数字:

中国七千万儿童,在十几个月内,估计遭敌人杀害死亡的,至少在十万以上,被掳掠的儿童,至少在十五万以上。因敌人的侵略战争而流离失所的,至少四十万以上。因遭意外刺激,而精神失常的和残废的还不在内。

这些骇人听闻的数字,让陈波儿和众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欲救中国,必先救儿童”。可是,这么多的难童,到底该怎么救呢?

【配音】:1937年12月下旬的一天,陈波儿参加了由社会各界妇女代表出席的抗战形势座谈会。会议的组织者,是中共地下党员刘清扬与宗教人士陈纪彝女士。在会议上,陈波儿首先提出,能否将战争中的难童收容起来进行教养,这一倡议,得到了所有与会者的认同。然而这个倡议却并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回应。

【讲述区】:陈波儿和妇女界的有识之士人微言轻,难民早已成灾,谁还会去关注这些势单力薄的小难民呢?可是,随着战事的恶化,难童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恶劣。这个时候,《新华日报》的一名记者,从沦陷区带回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

【道具区】:1938年12月4号,《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救救孩子!》,其中这样写道:

敌人掳掠我们的儿童,把这些儿童的鲜血输给受伤敌军,因幼童血液纯洁精壮,输于出血过度之负伤者,得能早复健康。俟血液吸尽,则沉尸江海。现长江沿岸,已有不少装袋童尸。

然而,日军对于中国儿童的残害还远不止如此。

【配音】:根据1939年保育总会的资料记载,由国民政府创办的《扫荡报》的一名记者,从武汉发回一篇报道,日军正从汉口向日本国内秘密运输中国儿童,以补充劳力兵员之不足。

【同期声】采访陈丽芳(武汉市档案局 研究馆员):

(日军)对他们进行奴化教育,让他们甘心为日本人卖命,斩断中华血脉。

【讲述区】:日军将目标对准了中国的下一代。他们深知,中华民族的四万万人民是不可能斩尽杀绝的,而灭绝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斩断她的命脉。孩子,就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拯救难童的行动已经刻不容缓。

【配音】:1937年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往武汉。位于汉口江汉路45号的四民银行旧址,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武汉的办公地点。然而,当时在这里的国民政府官员们,并没有理会关于难童的各种报告。就在这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到武汉,山东陷落,徐州告急。

【讲述区】:陈波儿和当时中国妇女界的有识之士再次呼吁,国民政府和全国各界应该共同推动保育难童的工作,可是,响应者只是一些无职无权的文人学者。这时,中共地下党员,也是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发起人之一的徐镜平,想到了一个人,谁呢?邓颖超。

【配音】: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位于汉口长春街,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后,其机关也设在办事处内。

【同期声】采访陈丽芳(武汉市档案局 研究馆员):

中共长江局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的办事机构。

【配音】:当时,邓颖超在中共长江局妇女部工作。徐镜平和其他几位妇女界有识之士,向邓颖超提出建立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提议。邓颖超当即指示,一定要集中力量,保护儿童。

【讲述区】:从这时起,中共长江局妇女部承担起了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筹备工作。可是,许多实际困难摆在了邓颖超的面前,保育会的工作该如何开展呢?

【分导视一】

战区难童无数,

拯救工作阻挠重重。

(主持人:筹备多时的战时儿童保育会计划,陷入了危机之中。)

危亡救难,精诚合作,

中国妇女界精英,

为抢救祖国的下一代呕心沥血。

大揭秘正在为您解密。

【讲述区】:刚刚我们讲到,在中共长江局妇女部的筹备下,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当时,有五百多名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参与召开了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筹备会,并起草了工作大纲。但是,这个时候却有消息传来,说国民党特务正准备阻挠保育会的成立。

【配音】: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筹备会,云集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名流和各民主党派的有识之士,而组织者又是共产党,这不能不引起国民党的担忧。如果国民党特务执意阻挠,那么拯救难童的计划肯定不能顺利进行。

【道具区】:这份珍贵的资料,是1988年,邓颖超致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的贺信。其中,邓颖超这样写道:

在筹备委员会宣布儿童保育会召开成立大会的日期之后,特务机关狂呼要破坏大会,使大会开不成。我们便去约请宋美龄出来主持保育工作,并出席大会。她欣然同意。

果然,自从宋美龄加入战时儿童保育会,就再也没有见到国民党特务的踪影了。

【配音】:宋美龄提出,必须将保育会纳入她所领导的妇女组织名下。邓颖超为了大局,坦然表示,我们是为保护儿童才走到一起的,我不要任何名义。后来,邓颖超一直以常务理事的身份参与工作。位于汉口的第二十中学,79年前,名叫汉口圣罗以女子中学。1938年3月10号,700多名中外著名人士齐聚在这里,参与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成立大会。作为战时儿童保育会的会长,宋美龄在致辞中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拯救难童义不容辞的责任。

【道具区】:在《烽火摇篮》这本书中,记录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名誉理事名录》。在这张名录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的名字;还有蒋介石、宋子文、冯玉祥、李宗仁这样的国民政府官员;更有茅盾、老舍、胡适等文化界名人;和史沫特莱、司徒雷登这样的国际友人。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际,大家将目光共同聚焦在了抢救难童的目标上。

【配音】:战时儿童保育会是在抗战艰难时期建立的,经费来源只能依赖于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募捐和赞助。这段珍贵的视频,记录下了武汉人民在汉口一元路小学为难童捐款的情形。而这些历史资料,记录下了美、英等国政府、国际友人和爱国华侨同胞的捐赠。在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

【讲述区】: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5月1号,那天,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典礼,院长是中共地下党员李昆源。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成立后,马上就在武汉三镇开始了收留难童的工作。照片中的这个小男孩,名字叫做林德道,他就是首批进入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的保育生。

【配音】:当时,日军不断对武汉的汉阳铁厂一带进行轰炸。家住在汉阳铁厂附近的林德道,当年只有八岁。

【同期声】采访林德道:(原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保育生)

拉了紧急警报以后,我的祖母就把我藏在床底下躲飞机。后来我们家里前面丢了一个炸弹,后面丢了一个炸弹,我们后面就是汉阳铁厂。我的祖母就炸死了。这个时候我小,我只知道哭。我就喊我的奶奶,我的奶奶。

【讲述区】:林德道的母亲早逝、父亲病重不能自理、叔叔加入了新四军。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后,他顿时就成了无人照顾的孩子。无奈之下,叔叔只好将他送进了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这天,年幼的林德道以为,叔叔只是像往常一样送他去上学,没想到,这一分别就是数十年。

【同期声】采访林德道:(原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保育生)

我进保育院的时候,我当时还不感觉。我觉得在这里读书,礼拜天、礼拜六我的叔叔会来接我。我进来以后,我才知道都是一些难童,很多都是外地的。我只能开始哭,我哭,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配音】:当时,许多刚进保育院的孩子,都会吵着想回家,那时的他们还无法明白,他们已经无家可归。

【讲述区】:难童们在保育院里,终于有了暂时的安定。没过多久,孩子们就打成了一片。不论来自什么地方,不论叫什么名字,大家都以兄弟姐妹相称。而保育院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妈妈”。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成立之后,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61个保育院,14个分会,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保育会也相继成立,毛泽东还特地题词:好好保育儿童,为教育后代而努力!但是,孩子们的安稳日子并没有过上几天,战争的形势就越来越紧张。

【分导视二】

保育难童,变成抗日生力军。

(主持人:保育院的老师们,经常带着孩子们走上街头,呼吁全体同胞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奔赴前线,抢救难童,

然而救助难童的工作却意外受阻。

(主持人: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和自己死在一起,也不愿意让保育会将孩子带走。)

拯救难童的工作该如何继续?

大揭秘正在为您解密。

【讲述区】:刚刚我们讲到,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之后,已经有不少难童得到了救助。很多难童在被救助之前,一直过着流离失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因此,这些孩子在刚进保育院时,都是狼吞虎咽的吃五六碗饭,实在吃不下了,还要再揣几个馒头藏在衣服里。保育院的老师只好不停地劝说道,别慌别慌,以后,每餐都是这样!

【配音】:不过,战时儿童保育会,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慈善机构,而是将保卫儿童和抵抗侵略的爱国思想紧密相连的一个实际行动。照片上的这些孩子,都是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收养的难童。他们手捧鲜花,在保育院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前去慰问在抗战前线负伤的将士们。当年只有八岁的林德道,也在其中。

【同期声】采访林德道:(原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保育生)

到了医院里,看见伤兵受伤,浑身都是伤。当时我们觉得,你们为我们老百姓,为我们国家,你们负了这么重的伤。看着我们当时,孩子都流眼泪,都哭。

【讲述区】: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天真的话语,不仅为抗日战士们带去安慰、减轻了痛苦,还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当时,保育院的老师们,经常带着孩子们走上街头,呼吁全体同胞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同期声】采访林德道:(原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保育生)

街上围着很多老百姓。(我们)都宣传,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来帮助我们的国家来抗日,打击日本,把日本赶出中国。

【配音】:直到79年后的今天,林德道老人依然记得他当年在街头唱的那首斗志昂扬的歌曲。

【同期声】采访林德道:(原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保育生)

起来同胞们!起来和鬼子们拼,他炸毁我们的工厂,他炸毁我们的家园。起来同胞们!起来和鬼子们拼……

【配音】:在激昂的歌声里,人们仿佛看到了希望所在。1938年4月,台儿庄一战成为继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次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讲述区】:虽然没有攻下台儿庄,日军却并没有死心。他们从南北两面调集军队,很快就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准备一举围歼中国军队的主力。而台儿庄大捷刺激了蒋介石的求胜欲望,他调集了近60个师云集徐州,准备与日军展开决战。然而徐州,却没能成为第二个台儿庄。

【配音】:1938年5月19号,徐州失守。蒋介石眼看日军已成合围之势,只好命令驻防徐州的李宗仁将军实施战略撤退。数十万国民党军队为避免敌机轰炸和战车、骑兵追击,凭借夜幕掩护,最后时刻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日军占领徐州后,大批难民涌向河南省会开封。

【讲述区】:随着战局的恶化,越来越多的难童无家可归。邓颖超立即提出,我们首先应该到徐州和开封前线去收容难童。可是,到底派谁去呢?宋美龄先是把目光投向了保育会理事名单中,那些国民党的太太小姐们,可是,让宋美龄失望的是,她们都一个个的退却了。这时,中共地下党员徐镜平、曹孟君、沈兹九等人却主动提出,说她们愿意带队奔赴徐州和开封前线。

【配音】:当徐镜平到达开封时,遍地凄凉。到处都是炸毁的车辆和烧焦的房屋,苍茫的地平线上,到处都是逃难的人群。

【同期声】采访任光旅:(原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保育生)

飞机天天都轰炸开封,整个人民群众就不能够聊生,也没有防空洞啊,怕出来啊被飞机轰炸。

【讲述区】:战火烧到开封的那年,任光旅只有九岁。他的父亲被国民政府强行抓去做了劳工,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四处乞讨,就他一个人流浪在开封街头。一天,任光旅正在沿街乞讨时,被警察送到了保育院设置的救助站。

【同期声】采访任光旅:(原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保育生)

她(保育院老师)说“你不要哭,送你们到后方去,去读书去,我一听说读书,我也从小就想读书,一听说读书,我说能读书就去,好啊,到后方能够读书。

【讲述区】: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任光旅的妈妈,怎么也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因为战乱时期,老百姓已经对任何组织都失去了信任,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和自己死在一起,也不愿意让保育会将孩子带走。面对这种局面,保育会的成员们,只好向百姓们做耐心地讲解工作。

【配音】:在开封,中共地下党员徐镜平和战地服务团,三天,就收容了1500多名难童。任光旅是幸运的,在他们离开开封后,日军第14师团3000人在十几架飞机炮火的掩护下猛攻开封。1938年6月6号深夜12点,日军登上开封东城门与守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开封守军师长宋肯堂惊惶失措,凌晨两点擅自下令放弃开封,并率先逃出这座古城。

【讲述区】:那天夜里,国民政府机关人员各自逃命,谁也不管剩下的300名难童的安全。绝望中的徐镜平,准备带领孩子们徒步跑出开封城。火光冲天中,徐镜平完全迷失了方向。中共开封地下党组织得知消息之后,迅速组织力量,在开封教导团的帮助之下,将徐镜平和300名难童安全的带出了开封。

【配音】: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仅仅三个月,全国各地保育分会就收容难童两万名,除浙江、湖南及广东、广西省份自行安排外,其它省份收容的难童都被送到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讲述区】:在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生活的日子里,孩子们获得了抗战爆发后从未有过的快乐。他们能吃饱饭、读上了书,还学会了唱歌。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开始逼近武汉。一场恶战即将来临,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的孩子们,又将何去何从呢?下期节目,我们将继续为您解密。尊重一段历史,讲好一个故事,感谢收看大揭秘,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关注长江云客户端,再见。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