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儿谷的九佬十八匠

2019-01-02 23:18   柳波、孟肖艳、李春花、肖鹏、黄鹏

《燕儿谷的九佬十八匠》     

       

总导视:            

解说:传说中的九佬十八匠,到底是什么呢?            

同期:金匠、银匠、铁匠、木匠、篾匠、画匠、伞匠,现在九佬十八匠是(对民间手艺人的)总称            

解说:竹成篾、篾成丝,青丝到白发,诉说着大别山老篾匠半个世纪的坚守。            

同期:拿着篾刀就成了师傅,拿不了篾刀就成不了师傅            

解说: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境地。深山老手艺人的出路在何方?本期《乡亲乡爱》带您走进罗田燕儿谷,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演播厅1:            

小崔:大家好,这里是由湖北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垄上频道联合打造的节目《乡亲乡爱》,我是小崔。            

小贾:大家好,我是小贾。            

小崔:我们的节目由垄上优选冠名播出。            

小贾:小崔,你发现一个问题没,今天的现场布置有点特别。            

小崔:很别致            

小贾:以我录了这么多期《乡亲乡爱》的经验来看,每次《乡亲乡爱》            

也不说每次吧,大多数次,咱们都是推荐吃的呀,喝的呀。            

小崔:对呀。            

小贾:但是今天好像跟吃的、喝的,没什么关系            

小崔:我突然想起来我好像还有点事情,你自己做吧            

小贾:大家好,录了这么多期 我终于把小崔赶走了            

小崔:不像话,我还在这,跟大家开个玩笑,今天我们要推荐的这个东西,我觉得它比吃的更珍贵,            

小贾:它是什么呢            

小崔:它特别能代表我们湖北,很传统的一些职业,来自罗田燕儿谷的九佬十八匠。            


小片1:            

(空镜头 标注地点: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            

解说:燕窝湾村,位于大别山南麓,因三面环山,形似燕窝而得名。这里山清水秀,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长满了竹子,自然而然的走出了不少以竹为生的手艺人。今天我们的小垄女就特地来当地寻找这里的传统手艺人。            

同期:小垄女:师傅,您好!你在干嘛?            

篾匠师傅:我在赶篾。            

小垄女:赶篾,这个工序我还没听说过。            

篾匠师傅:用这个刀子把篾条赶成一样大,做出来的东西就好看。            

小垄女:我看那个师傅,好像在用您赶的篾做东西。来,我问一下这个师傅。师傅,您这是制作的什么东西?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花盆套,专门用来装花的也可当饰品,也可以装水果。            

小垄女:总而言之就是一个篮子。            

解说:在67岁的屈师傅身后,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竹制品,有竹篮子,箩筐,簸箕等等。            

同期: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我15岁开始学的,那个时候我不愿意学。            

出镜记者:为什么?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我感觉太麻烦了,最后我的父亲逼我学,学了四五年之后,我感觉还可以,其实我这个手艺比较轻松。            

解说:就这样,屈师傅一做就做了一辈子。屈师傅说,蔑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要用手中的蔑刀,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劈成自己想要的蔑。            

同期: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拿着篾刀就成了师傅,拿不了篾刀就成不了师傅。            

出镜记者:师傅 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就是我很想体验一下,一个工艺品是怎么从一根竹子,变成一个花篮的,您带我去体验体验,好不好?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可以呀!            

(空镜头)            

同期:出镜记者:屈师傅,你看这漫山遍野的,有这么多竹子,我们到底选哪一根呢?你看我旁边,我看这根挺粗的,您看看,您过来。我觉得这根挺好的,要不砍它吧!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这根竹子时间短了            

出镜记者:时间短了?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这根竹子只有两年的时间!            

出镜记者:您怎么看出来它只有两年的时间?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你看这个竹子上的笋叶,看这个白边,你就看到了。            

出镜记者:有这个白边的,代表它比较年轻。那您接着带我找找,是砍哪根比较合适。走,您来选一选,我这个外行,完全看不出有什么门道,您教我。这一根怎么样?长得挺清秀。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这根比那根竹子要老一些            

出镜记者:但是我感觉这根细一些。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那个竹子有两年了。            

出镜记者:这个竹子有三年了。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这个没有白边,看到没。再一个,这根竹子的竹节,比那根竹子的竹节平一些。            

出镜记者:竹节平一些。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我们用篾刀劈篾好劈一些,那个竹节(是凸出来的),就不好劈。            

出镜记者:就是它了,好了,我们接下来开始砍吧。            

(砍竹子空镜)            

同期:出镜记者:下一步我们要怎么做?            

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把竹子的根部一割,再把头子一割。            

解说:将竹节的凸起部分用篾刀修理平整后,用篾刀对准竹子的中心,对半剖开。            

同期:现场剖竹子同期声            

解说:竹子一分为二之后,再用篾刀将竹子剖成小拇指大小的竹条,屈师傅说,接下来的环节,就关系到后期竹制品的光泽度了。            

同期:大别山篾匠 屈君成:把竹子表面的一层皮刮掉,做好以后,把油一上,竹制品的外表就很好看。            

解说:竹条刮青后,就迎来了编制竹器过程中最讲究的步骤,劈篾。劈篾,就是取每根竹条外层的三分之一作原材料,再根据编制的竹器要求,将取下来的原材料再次用篾刀劈成几层。如果说,劈篾,是决定篾条的厚度,那么,接下里的赶篾,就是决定篾条的宽度。只见篾匠师傅将两个刀片对立扎在木凳上,左手用木块压住篾条,右手将篾条往后轻拉,不一会,一根根符合要求的篾条就完成了。将劈好的蔑条,按照一定的规律横竖交叉,编织出设计好的花纹和形状。            


演播厅2:            

小贾:所以我们今天介绍的宝贝,就是篾制品?            

小崔:应该说是,也不是。            

小贾:你还给我卖上关子了。            

小崔:好,这样,我们请一位嘉宾,罗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闫常。来,有请,闫县长。            

小贾:有请,您好。闫县长,好年轻呀!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谢谢!            

小崔:先给大家打个招呼。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主持人好,大家好!观众朋友们好,我是来自罗田的闫常!刚刚那个小片中,是我们大别山的篾匠,屈师傅。他是我们今天要寻找的宝贝之一。            

小贾:宝贝之一?我明白了。 这个宝贝不是篾制品,而是做篾制品的师傅。            

小崔:具体的应该这么说,这个宝贝既是篾制品,又是有这门手艺的师傅。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篾匠师傅在我们当地可是很有名的,以前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篾制品,像这边这个竹蜻蜓,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            

小贾:好精致。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来,给你们玩一下。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竹蜻蜓。            

小崔:那个时候,孩子的玩具,竹蜻蜓。我相信现在很多小孩,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小贾:我只见过塑料的竹蜻蜓.            

小崔:对吧。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这个是小件的,像这边还有大件的,这是姑娘出嫁用的。            

小贾:这还有一个大家伙,这是姑娘(出嫁用的)。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小心            

小崔:姑娘出嫁,是要姑娘自己背吗?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不用,像你这样的就行了!            

小崔:像我这样的姑娘?            

小贾:应该是男方背这个。            

小崔:应该是男方去娶媳妇的时候,背着这个东西,然后这个里面装的是女方的嫁妆。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对,这上面还有喜字,写着福、禄、寿、喜的字样。            

小崔:说到这,我们必须要讲讲,用这个竹子做的篾制品,它的一些好处了。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首先它很环保,比如说篾制品的原材料,竹子,它的生长周期特别快,长两三年,就可以做竹制品了;然后它又特别健康,它没有化学成分,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没有一点点危害。            

小贾:按您刚刚说的这么多优点,现在应该有很多呀,但是现在很少看到有竹篾制品            

包括00后,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            

小崔:你看我刚才提到九佬十八匠的时候,小贾就没有太大的印象,来跟我们谈一下现状,竹篾制品。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现在它的发展并不是太好,我们大别山的竹子,经过这么多年,可以说,我们的竹林都是葱葱郁郁的,可是我们的篾匠,确实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少了。主要还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的陶瓷制品,还有我们的金属制品,它们都取代了竹制品。因为纯粹的机械化以后,机械化就意味着非常的快速、高效、讲效益,但是我们的竹篾制品,它就是纯手工的,它就意味着非常缓慢、量少。            

小崔:对,一个是工业化的冲击,还有一个就是,想要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现在80后都不会去学这个手艺了            

小贾:而且我发现你刚才一直提篾匠的时候,前面都会加一个老篾匠,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都是六十岁以上的,在我们那边。            

小贾: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咱们开头,小崔开头也说了一个关键词,九佬十八匠,刚才也一直提,我也不是很懂,那到底什么是九佬十八匠?            

小崔:九佬十八匠,刚刚我们提到的老篾匠。篾匠,就是十八匠当中的一匠,那其它的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进一段广告,广告回来之后,再为大家来揭晓。            


分导1:            

解说:下节看点,传统变成传说,技艺变成回忆,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境地,深山老手艺人的出路在何方?《燕儿谷的九佬十八匠》,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演播厅3:            

小崔:欢迎回来,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乡亲乡爱》,我们的节目由垄上优选冠名播出。百天千万扶贫行动正在进行,这次活动是由长江云,和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共同发起的,遴选出来自全省各地优秀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放在平台上让大家投票。            

小贾:是的。            

小崔:我们今天推荐的,燕儿谷的九佬十八匠,就位列前十名当中。            

小贾:是的,如果您想助力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就可以直接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下单购买就可以了。            

小崔:好,咱们继续聊。前面我们提到了九佬十八匠,其实对于湖北的很多老人,都还蛮清楚的,但是对于新人,像小贾这种完全不知道。            

小贾:刚刚我脑海里过了一下,我知道一种。            

小崔:是什么            

小贾:剃头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剃头确实也是的            

小贾:我答对了            

小崔:你再给我们介绍下其它的。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九佬十八匠,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湖北,当时汉口已经开埠了,乡间的这些手艺人,都来到汉口谋生。他们走街串户、开店设行。            

小崔:哦,我知道了。有开店的,有设行的,还有一些是沿街叫卖的。            

小贾:对 ,我知道,因为我小时候会经常看到。磨剪子,这个是不是一种?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这个也是的。            

小崔:在我们北方农村,就是北方的方言,其实就是阉猪的。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据考证,九佬其实还有剃头佬、阉猪佬、打墙的、榨油的、补锅的等等,应该是这样的。            

小崔:然后十八匠多了去了,你比如说,金匠。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银匠、铁匠、木匠、篾匠、画匠、伞匠,对,都是的。其实是这样的,现在远远都不止九佬十八匠,是对民间手艺人的总称。            

小崔:我们说九佬十八匠的时候,我们在前面加了一个词,老篾匠、老画匠,对不对!都有一个老字,其实我觉得,有一点淡淡的忧伤。            

小贾:其实这不是尊称,而是说老手艺人现在的一个状态。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现在年轻人就慢慢疏离了这些职业,而只有一些老手艺人在守着,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蛮可惜的一个事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对,特别可惜!            

小崔:我们这些九佬十八匠,也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小片2:            

(空镜)            

同期:出镜记者:刚才我跟屈师傅,学习了怎么做竹制工艺品,我看到还有人在和面,我去瞧一瞧。师傅,您好!您这是在揉面吗?            

大别山面匠 樊文佳:揉面 做油面的            

解说:油面,是大别山地区特有的传统面食。不管是结婚生子,还是过大寿,都能看到手工油面的身影,这一习俗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虽说,油面与喜庆吉祥事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想要做出好吃的油面,可不件简单的事。            

同期:大别山面匠 樊文佳:要是说白天做面,早上三点就要起来和面,到下午三点,还(发酵)不好,天不亮就开始做,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学。            

解说:樊师傅打小就跟人学习扯油面,他深知晒麦、磨粉、仟面、卖面,件件都不是轻松的活。他曾经也放弃过这门手艺。            

同期:大别山面匠 樊文佳:当时也不愿意做了,活儿比较累,当时家里压力也大,两个小孩读书,就放弃了,没有做了,我就在家里搞(面条)加工。            

解说:慢慢地樊师傅发现,机器做的面条,始终无法做出传统手工的味道,再加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更加注重品质,所以他再次捡起了老本行。虽然现在樊师傅重拾老本行,但他也有他的担心。            

同期:大别山面匠 樊文佳:我今年66岁了,我想带个徒弟,但是没有人学,要是有人学,我教给他,我就可以不干了。做这个油面不吃苦,学不成,现在好多年轻人不愿吃苦,所以没有人学。要是没有人学,这个手艺就失传了。            


演播厅4:            

小贾:不管是篾匠屈师傅,还是面匠樊师傅,他们到这个年纪了,一直还在坚持自己的手艺,也是怕这个手艺会失传,没有人能继承自己的手艺,所以看起来也是非常痛心,但是又很敬佩。            

小崔:其实最可怕的一个事情,就是一些好的手艺,成为了大家的回忆。我们就先抛开九佬十八匠,把范围扩大一点,我们小时候玩的一些东西,比如说,那个铁环,在广场上。            

小贾:我玩过那个            

小崔:那个铁环,包括那个时候我们赶集,会有那些修鞋匠,现在都看不到了。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回忆。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是,确实,我记得我几岁那么大的时候,在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有一个小竹床,我们经常躺在上面,听奶奶讲故事、数星星,看萤火虫从老屋后面的竹林里,飞来飞去,我觉得那个真的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乡愁。            

小崔:其实我们整个社会在发展。            

小贾:是的。            

小崔:我们生产力在不断进步,然后这些传统手工艺,是要远离我们生产的那个环境,但是它的一些手工艺,我们作为中国人,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还是要传承。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它们之所以珍贵,应该还是有人的成分在里面。比如说,有一段情怀在里面;有一份执着在里面;还有一份精神在里面。            

小崔:还有一份,就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有一份乡愁在里面。            

小贾:有一份回忆,所以现在在罗田的燕窝湾村,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就保护了这些濒临失传的手艺。            

小崔:接下来我们进一段广告,广告回来之后,再为大家介绍。            


分导2:            

解说:下节看点,保护老匠人,继承老手艺,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开学啦!《燕儿谷的九佬十八匠》,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小片3:            

(空镜头)            

解说:农夫 、山泉、有点田,相信这是现在很多都市人向往的生活,但在徐志新的燕儿谷生态农庄里,他将这种向往变成了现实。49岁的徐志新,他的微信名就叫“谷哥”,在成为“谷哥”之前,他在深圳和北京做了26年的律师,8年前,在政府的号召下,返乡创业,这也就有了现在的燕儿谷。            

同期:出镜记者:您说的燕儿谷,我很好奇,您为什么要给它取这个名字?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跟燕子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想打造回得去的故乡,因为这个地方原来叫燕窝湾。但是很多年没有燕子了,主要是用了农药,环境变坏了,所以导致燕子很多年没有来了。我就想让燕子回来,更重要的是,像我这样的游子,也像燕子一样,都能够回到家乡来,有一首歌叫《燕归巢》,我说那就叫燕儿谷吧,所以就在燕窝湾这做了一个,记得住乡愁、回得去的故乡,这么一个项目。我们这个村,这么多年来,回来了三百多人,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我们也回来了,燕子也回来了,现在这里很多鸟,很多燕子、喜鹊、八哥,它们都回来了,白鹭。            

解说:一首《故乡的云》,是唱出了徐志新的心声。徐志新说,他一岁离开故乡,41岁又回到了故乡,不管他走多远,他的根都在这里。            

同期:出镜记者:有一个怎样的规划?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我们是确定了三驾马车,产业就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养生养老,我们连片规划了六个村,规划面积是12000亩,现在已经完成土地流转6700亩,是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阶段,这个我们用4年时间;第二个就阶段是做游客接待中心,餐饮、民宿;第三个阶段,就是把这个连片的六个村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连片发展的模式,打造一个AAAA级景区,现在是AAA级景区。            

解说:现在在燕儿谷,你能看到小时候游走在乡村的蔑匠、木匠等等传统手工艺者之外,还能亲自体验手工制作油面、石磨豆腐等等,燕儿谷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有记得住的乡愁,回得去的故乡。            


演播厅5:            

小崔:特别佩服徐总,在外面创业,事业达到高峰的时候毅然回乡,到底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徐总?接下来我们把徐总本人请上来。            

小贾:好的。            

小崔:有请徐总,您好。            

小贾:今天嘉宾的颜值都太高了。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主持人好。            

小崔:为什么这么帅?好后悔今天没有穿西装。            

小贾:你穿西装?你也比不上!还好你没穿!            

小崔:是的,来给大家打个招呼.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徐志新,非常高兴来到垄上频道《乡亲乡爱》栏目,为大家介绍我家乡的乡村工匠。            

小崔:那您对九佬十八匠,包括村子里的一些老手艺、老工艺,都应该蛮了解了吧!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九佬十八匠,它是湖北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工匠们的一个统称。但是现在这些老匠人们,年事已高。像我们这次向大别山地区,全黄冈市招募九佬十八匠,结果报名的年龄最小的58岁,最大的81岁。他们的手艺都濒临失传,他们坚守半个多世纪的这种手艺,由于受到了工业制品,尤其是塑料制品的冲击,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营生。像我们有的老画匠,放弃了他的职业,去城里做保安;我们的篾匠去沿海打工,但是岁数大了,打工也没人要了。所以有的老工匠生活都很困难,但是他们的手艺那么好,是我们乡村文化的精髓,是乡愁的符号,是我乡愁记忆里最深的符号,所以必须把它传承下去。            

小崔:刚才小贾一直担心,我们现在手工艺人都是一些老人了,但是现在徐总在做的,建了一个学校,我们要不断培育新人。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我们黄冈市委市政府、罗田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燕儿谷开办乡村工匠学校,我们是湖北省第一期乡村工匠学校,也要感谢垄上频道,以前垄上频道,介绍过我们的乡村工匠学校。            

小崔:对,还做过节目了的。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县政府出台了专门的措施,支持我们民间资本投资乡村工匠,做好乡土文化,乡村传统工艺的传承。            

小崔:对,它其实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大家可以过去旅游参观;还有一个像我们这种年轻人,想学的话,可以到学校里去学习。            

小贾:这也是对手工艺的传承。            

小崔:那乡村工匠学校之所以能够成立,并且发展势头还是蛮猛,当地县委县政府支持力度也是非常大,接下来我们继续有请闫县长上台,来给我们聊聊这个学校。            

小贾:再一次欢迎我们的美女县长。            

小崔:好,跟我们聊一聊,现在我们当地政府,对乡村工匠学校的支持政策。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好的,政府除了在资金方面,有一些扶持之外,我们每年还搞了一次,乡村工匠大比武,就是把我们的工匠,还有他们做的一些产品推向全国,成为我们乡村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一张新名片。同时我们还给非常优秀的工匠,授予“能工巧匠”的称号,就是号召大家都来关心,都来尊重乡村工匠,同时也来弘扬我们工匠精神,传承传统文化,而且还作为中小学生的研学教育基地。            

小崔:从娃娃开始抓起,让娃娃耳濡目染,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现在我们做的怎么样了?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除了闫县长介绍的这些支持以外,另外对老匠人带学徒,带会了一个,奖一万块钱。像我们燕儿谷的乡村工匠,我们定的编制是37个,已经到岗了8人,他们的基本工资定的是三千三百块钱,包吃住,做得好的还有提成,在这里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今年6月份我们成立了乡村工匠学校,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平米,将在十一月中上旬开业,现在试运行的产品,现在说时髦一点,叫文创。我们把传统的工艺,跟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融合,进行了一些创新,你像这牌匾上的,编的字,“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农业强 农民富 农村美”,进行一些创新。            

小崔:发大财。那未来我们有什么样的规划,徐总?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未来这个乡村工匠学校,实际上它是一个三产融合的项目,它第一产,有竹子、木头、特色种植,然后有加工。加工后,又把它进行文创,变成旅游产品,还让游客参与体验,做成中小学生的研学项目,它是服务类的项目,所以它是典型的,打通了一二三产业的产业融合的项目。            

小崔:三产融合的项目。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可以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的机会。也可以丰富旅游服务的项目,为我们的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小崔:其实我觉得,我在节目中也一直说一个观点,我们很多传统手工艺,想传承下去,必须是和收益挂上钩。没有收益,没有经济作为保障,很多(手工艺)真的就失传了。今天我们把两位请到我们演播厅,闫县长是代表政府,徐总这边是代表的是一个企业,我们也希望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们这样一个乡村工匠学校,可以为全省、乃至全国,在保护和传承老的手工艺这个领域,可以提供一个样本。            

小贾:是的。            

小崔:大家都可以来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把它很好的传承下去。            

(宣传片:我为家乡代言)            

罗田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闫常:大家好,今天我来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乡亲乡爱》栏目,为大家推荐我们的乡村工匠。乡村工匠,是我们传统手工艺者的守护者,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关心乡村工匠,也希望感兴趣的年轻人,都来学习传统手工艺,让我们助推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我是罗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闫常,我为我的家乡代言。            

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新:大家好,今天我来到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乡亲乡爱》栏目,推荐燕儿谷的乡村工匠。燕儿谷是一家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服务和研学教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下个月就是我们茶梅盛开的季节,茶梅花海,填补了大别山地区,秋冬赏花游的空白。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欢迎大家到燕儿谷观光旅游,我郑重承诺,我将始终心怀敬畏和感恩之心,善待土地,辛勤劳作,尊重自然,科学发展,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奉献给广大的消费者,承诺人,徐志新。            


演播厅6:            

小崔:百天千万扶贫行动,正在进行,这次我们投票的前十位中,唯一的一个手工艺,就是燕儿谷的九佬十八匠。            

小贾:对,这次不是吃的!如果您想助力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话,就赶紧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赶紧购买起来吧。            

小崔:是的,你可以看一下我们演播厅,每一个物件都非常非常精致、非常美。拿回家之后,绝对会让你爱不释手。            

小贾:我觉得这是一个品味的提升。            

小崔:嗯,乡亲乡爱,一起来爱,下期节目不见不散。拜拜。            

小贾:拜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