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合频道 吴瑾怡7-11月 电视主持文稿
他24岁完成的堆塑作品,
是汉口中山公园三十七年来的标志性景观,
成为武汉三镇共同的记忆。
(同期:一座好的雕塑是城市的个性名片)
他能书,
他书写的“东沙连通”镌于巨石,
成为楚河汉街上的点睛之笔。
他善画,
他的绘画作品被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作为礼品,
赠送给来访的国内外友人。
他生长于商业气息浓厚的汉正街,
是怎样的勇气,
让他毅然关闭收入可观的生意之门,
走上职业书画家清贫的道路。
他出身泥瓦匠,
是怎样的使命,
让他坚持把濒临灭绝的堆塑技艺发扬光大,
用一把雕刻刀,刻出人生传奇,
成为汉派堆塑技艺的传承人。
《大写湖北人》敬请关注 刻画人生,湖北工艺美术大师陈汉生
演播室:主持人
品味黄鹤楼,更上一层楼。欢迎收看《大写湖北人》,我是瑾怡。美在民间永不朽。今天的节目嘉宾,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书画雕塑家。他人如其名,出生在有着武汉最真实市井味儿的汉正街,是喝清冽冽汉江水长大的地地道道武汉人。他当过泥瓦匠,做过小商人,却从未忘记少年时对书画艺术的初衷。一位从汉正街走出的成功生意人,为何年近半百弃商从艺,又是怎样让几近失传的堆塑技艺重放光彩,用天赋和勤奋叩开了书画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们有请湖北工艺美术大师陈汉生先生。
(掌声,音乐)
采访
1.欢迎您,陈汉生老师。高手在民间。和汉派堆塑技艺的唯一传承人握手,我倍感荣幸,湖北传统文化气息仿佛扑面而来。“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我对您的了解正是源自一座雕塑,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
(大屏投放:大型堆塑《飞鹰》)
2.屏幕上的这幅作品,是一座俯身湖边喝水的雄鹰堆塑。至今,它已在汉口中山公园白石桥畔矗立了三十七年,冲天一搏的姿态仍然栩栩如生。这是您的成名作,1981年完成的大型堆塑作品《飞鹰》。今天我特别想为我们的观众朋友们问您一个问题,什么是堆塑?
(陈汉生的堆塑作品小样,现场展示)
(堆塑是中国传统雕塑常使用的一种技法。堆塑用沙浆水泥一点点加,在艺术领域叫加法,同时也是泥瓦匠的最高境界。而石雕和木雕是减法,泥雕是加法和减法的结合。)
3.堆塑来自民间,是泥瓦匠手艺活的最高境界。当时汉派堆塑技艺发展情况如何?
(已近失传。7年泥瓦匠。常听师傅感叹,堆塑工艺如何绝美,可惜后继无人。)
4.学习雕塑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您当时学过画画吗?据说您拜过师,但没有老师肯收您为徒?
(存了心眼,请假去东湖雕塑室学艺,但没有老师肯收他为徒。找到当时东湖风景区著名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东湖“大白象”雕塑的创作者谢从诗,想拜师学雕塑。因为不懂绘画,艺术零基础,老师难教。
自学,跑去东湖观察老作品。白天在工程队砌墙,晚上在家里用灰沙做雕塑——在桌子上架个板凳,板凳上搁上搓衣板,站着做雕塑;站着做累了,就把板凳拿下来,坐着做。常常做入迷了,就没有时间概念,一做做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每次都是母亲逼着我睡觉,怕我第二天精神不好出问题。”陈汉生至今心有余悸,“还真有一次,晚上做得太晚了,白天刷墙时,差一点就从六楼摔下来。”经常做到半夜两三点。父亲为了省电,一到12点就拉闸。)
5.还记得您的第一个堆塑作品是什么吗?
(在修建新公厕的墙上,直接用水泥堆出的“男、女”两个大字)
6. 当时,您的身份是武汉江汉区教育局工程队里的泥瓦匠。能够在武汉著名地标中山公园里做雕塑,您是如何捕获到这个机遇的?
(当年中山公园需要创作一批人文景观,武汉著名木雕师82岁杨子祥看到他用灰沙堆出的“狮子”,当即点将,希望他能给中山公园添点新景象。)
7.这个作品完成的过程顺利吗?
(中山公园很多美工并不认同,杨子祥试图说服陈汉生放弃。完成后的效果)
8.堆塑《飞鹰》无疑是您生命的转折点。但您的艺术启蒙,其实最早是源于书法?
(14岁,受同班同学沈帮超影响,临帖柳公权,惊到沈帮超的哥哥武汉书法家沈帮武。
出生于汉正街的一个泥瓦匠家庭,买不起宣纸,用废报纸练。到了晚上12点,都是父亲把电闸拉了才肯停手)
9.高中毕业后,您并没有继续读书,做起了泥瓦匠。那时候,您对未来是怎么打算的?有没有想过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10.对于您学书法,母亲给予了莫大的支持。据说正是因为母亲的请求,让金石书画大家邓少峰成为了您在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位领路人?
(陈汉生的妈妈是泥瓦小工,聪明,支持陈汉生学书法,邓老屋子漏雨,妈妈为邓老的屋顶捡漏,请其收儿子为徒)
11.泥瓦匠是重体力活,那时候一天得干多少个小时?还有时间跟邓老学书法吗?。
(深夜11点多,大汗淋漓,从工地上赶回家,冲个凉水澡,换身干净衣服,给先生牵纸研墨。)
12. 在邓老身上,您觉得您受益最大的是什么?
(做人,人品决定艺品,艺品反映人品。“别学我写字,学我做人”是邓老的话,凡求字者,无论高低贵贱,一视同仁。)
13.至今,陈汉生都能写一手邓少峰先生带碑味的《石门颂》。
大屏投放:陈汉生 书法作品《石门颂》
14.做了七年的泥瓦匠,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离开?
(大集体,发不出工资,脚手架上差点摔死)
15.命运有垂青,就有起伏。尽管那时您已有了成名作堆塑《飞鹰》,丢了泥巴匠的饭碗,迫于生计,您并没有走上专业艺术的道路,卖毛线卖玻璃,您成了汉正街的生意人,据说生意还挺红火?
(当上了汉正街个体协会副会长)
16.尽管经商的道路走得还算顺当,但您的内心从未忘记对艺术的热爱。1997年您发明了“大型平板玻璃雕塑创作手法”,创作了2米高的玻璃雕塑作品“热带鱼”,并因此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
(大屏投放:玻璃雕塑“热带鱼”照片)
17.当时您是怎么想到做玻璃雕塑的呢?
(当时开玻璃公司,为广州动物园做的,曾在广州建筑材料博览会上展出)
18.要完成玻璃雕塑“热带鱼”,它的难度在哪里?
(没有模具,鱼肚子,陈汉生用泥和刻刀现场演示)
19. 2000年,您再次在武汉的著名地标之一“天河机场”,用堆塑手法完成了雕塑作品“奉献”。我们先来看看大屏幕。
大屏投放:雕塑作品《奉献》(奶牛)
20.在这个作品的雕塑过程中,据说发生了小小的意外?
(搭支架材料太细,刚堆起的奶牛轰然倒塌。“既有站牛,就有卧牛)
21.2004年,您关掉生意,决定走职业书画艺术的道路。那一年,您多少岁?当时公司的经营状况怎么样?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做出这样的决定?
22.您打算做一名职业书画家。当时您接受过美术院校的专业训练及培养吗?
23.“陈汉生天生是个不愿受束缚的人,他具备着一个艺术家最可宝贵的品质。他不是从艺术中搬艺术,也不是从传统中搬传统,而是在寻找自我,展示自我。” 这是冯今松大师对您的评价。您认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才是好的艺术作品?
大屏投放:陈汉生和冯今松老师的合影
(创新,有个性)
24.您的画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梅、竹、虾”成为您绘画的代表作品。咱们来看一下,48岁初学绘画的陈汉生创作出来的画作是什么样的?
大屏投放:国画《日月同辉》(梅花)
25.八尺画幅中,左右两边各画有一株墨梅和一株朱梅,这幅画想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用不同颜色传递出不同的温度。梅花是武汉市市花,又有礼赞之意。两株梅花承受了不同的光照的效果,朱梅代表日,墨梅代表月。)
26.我们继续来看您的作品。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大屏投放:国画《气节》(雾竹)
27.画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气节》。是有什么样的寓意呢?
28..这副画采用了您首创的画法,“雾竹”画法。什么是雾竹画法?
29.为了画好虾,您养了一年多的虾,据说眼睛都看直了?
30.齐白石老人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来看一下这副作品《江仙》。
大屏投放:国画《江仙》(虾)
31.对于画家来说,临摹是条死路,如何求新、从模仿中求变通这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在画虾中,您的创新体现在哪些细节中?
(从虾的“和谐律动”角度另辟新径)
32.码头文化成就了武汉的城市品性,您是地地道道的老汉口。对于您的书画雕刻创作,码头文化有没有产生一定影响?
33.通常是先学书画再学雕塑,而您是先学雕塑再学习书画,创作时是不是反而少了很多传统束缚?
34.我们常常说,“书画同源”,相辅相成。那么,能书善画会雕刻,对您从事艺术创作有没有帮助?
35.您把武汉城市的性格,投射到了作品之中。同时,武汉人的侠义豪气也在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12年在武汉举办了举行了湖北希望 工程慈善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献爱心捐款。您捐出得意之作《虾》,起拍8万元,最后以45万元的价格拍走。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大屏投放:《虾》
湖北希望工程慈善晚宴募集3599.6万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7/01/15686521_0.shtml
36.您用半个世纪的坚守,用天赋和汗水叩开了艺术圣殿的大门。2012年您被授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对您在工艺美术领域所取得成就的认可。
大屏投放:第四届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参评人员情况公示表
http://www.doc88.com/p-1993143692440.html
【互动】采访谢从诗(东湖风景区高级工艺美术师、雕塑家):谢老,您好!您是陈汉生走上雕塑之路的导师,据说陈汉生当泥瓦匠时,就拜您为师,第一次拜师被您拒绝了?是什么打动了您,最终让您同意收他为徒呢?42年师徒缘分,应当说您见证了陈汉生老师从泥瓦匠到工艺美术大师的种种艰辛和不易,有没有什么事是特别难忘的?
38【互动】采访苏山(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院长、策展人):苏院长,您好!陈汉生老师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美术院校的专业训练及培养。作为专业策展人,您认为从他的作品里,反映出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9.2015年武汉园博园湖北院落户了6件雕塑,其中5件都出自中央美院、鲁迅美院、天津美院等高校的国内著名雕塑大师之手,唯一一组来自民间工艺大师的作品,就是您的黄铜组雕《喜怒哀乐》。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
大屏投放:黄铜组雕《喜怒哀乐》
40.这是一件将中华传统书画艺术与西方雕塑艺术相融合的作品。以植物为主题,又能体现人的情感。“雪竹”“风竹”“雨竹”“晴竹”,它们分别代表着什么情感?
41.以竹子为对象进行雕塑,创作的难度体现在哪里?
(不同于普通的人物创作,也不同于鸟、兽、虫、鱼的创作,这些都是单体。竹子的特点在于,每片叶子的穿插、布局都非常讲究,创作过程也极其繁琐)
42.受武汉博物馆邀请,陈汉生艺术展于2017年5月6日开馆。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大屏投放:工艺美术大师陈汉生艺术展在武汉举办
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wh/shh/201758/226554.shtml (网页)
https://www.365yg.com/i6419548395383292418#mid=1559301558040578 (视频)
从当年热爱书画雕刻艺术的少年,到今天成为工艺美术大师。这个展览,可以说是对您人生的一个小结。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文化成绩不好,就送去学艺术,参加艺考,这好像成了人生另辟的蹊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43.随着时代的变迁,堆塑的发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对于未来,您有什么期待?
(需要年轻人传承继承)
陈汉生评价自己,他是从汉正街走出的草根,只要有土壤,就会长出一片葱绿。在他的身上,凝聚着谦卑而坚强的精神光芒。凭借着这种精神,他走出了与寻常人不同的追求理想的道路;怀揣着对书画雕刻噬骨的热爱,他叩响了艺术殿堂神圣而又沉重的大门。他把武汉“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性,投射到他的作品之中;他把湖北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气概,大写在他从泥瓦匠到工艺美术大师的大气人生。
最后,我们邀请陈汉生老师为我们的节目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