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问茶

2017-08-01 16:12   湖北农村广播   肖飞 周璐 赵业勤 王汉敏 田瑞金 袁佳 石炎昱

“硒”望

——恩施州“双品牌”战略打造百亿茶产业的变与辩

导语: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恩施州山峦叠嶂,土壤肥沃,气候温和,自古就是优质茶的出产地。特别是恩施拥有世界罕见的唯一独立硒矿床和举世无双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茶和硒元素两种健康资源的有机结合,铸就了恩施“中国硒茶之都”的美誉。尽管好山好水出好茶,品牌知名度不高,却一直是制约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然而,自2103年以来,恩施州仅用3年时间就打造出了一个百亿产值的茶产业链,恩施茶人、恩施州茶产业的谋篇布局者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茶乡问茶》恩施篇为您一探究竟。请听记者肖飞、周璐采写的报道:“硒”望——恩施州“双品牌”战略打造百亿茶产业的变与辩:

人间四月正是采茶时。

临近大峡谷的恩施市屯堡乡马者村,海拔1400米的茶园里漫山的茶树犹如一排排列队的士兵,昂首挺胸占据着整个山坡,嫩绿的新芽儿,一片挨着一片,恰是“绝顶人皆住,茶田满一山”的写照。

压混——《六口茶》——

伴随着一阵阵悦耳动听的歌声飘浮入耳,茶园深处一群群采茶女双手在枝叶间舞动,一叶叶细芽飞入篓中。

——出采茶女录音——

(采一天可以赚多少钱啊?)差不多两百多块钱。(我看着里面年轻人还挺多的)年轻人多啊,这几天都是回来采茶叶的,比在外面好一点。春上就在自己家里挣挣钱嘛,这四五年才开始的。

而此刻,恩施市凯迪克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恩施玉露”生产车间里也是一片繁忙。李宗孟,一位搓茶近40年的“老茶人”走进加工坊。只见一座长方形的密封灶台旁站着5个制茶人,灶台上特质的水泥板已被烘烤得热气腾腾。一筐鲜叶经过蒸青、散热两道工序后倒在揉捻台上,被分成5等分,5位制茶人熟练地用双手揉搓着茶叶,李宗孟手上一个个的老茧就是在这样的灶台上慢慢“练”出来的。

——出制茶人李宗孟录音——

整形上光都在这里,这么一手茶大概要一个小时,一天基本上是11-12个小时。

——出谭书玲泡茶声——压混

傍晚,恩施市民族体育中心润邦茶业旗舰店内,副总经理谭书玲亲自为我们冲泡“恩施玉露”。

——出谭书玲录音——

恩施玉露外形用8个字形容:紧细挺直,形似松针。——压混泡茶声——恩施玉露在落入水中那一刻是最漂亮的,可以看一下,慢慢舒展开了,一叶一芽。

恩施玉露是我国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一支蒸青针形绿茶。手捧这一杯恩施玉露茶,只见青翠的茶叶在杯中沉浮、舒展,袅袅的清香,让整个品茶间多了一份清雅。

非遗“恩施玉露”传统技艺第十一代代表性传承人、恩施亲硒源茶业董事长蒋子祥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刚刚发布《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其中“恩施玉露”品牌价值达13.28亿元,比2015年增长22.7%。润邦茶业副总经理谭书玲:

——出谭书玲录音——

我手头的客户不低于50人,买极品茶回去自己喝,过去花个8千、1万买一斤茶觉得是天价,这样的人现在很多呀!“你给我寄两斤茶叶,要那个8千、1万的。”“包装呢?不要包装,自己喝,注重品质就行了!”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恩施州农业局副局长田代华对记者说:“恩施山峦叠嶂,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恩施茶的品质是很多地方所没有的。”特别是恩施拥有世界罕见的唯一独立硒矿床和举世无双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茶和硒元素两种健康资源的有机结合,铸就了恩施“中国硒茶之都”的美誉。

尽管好山好水出好茶,但品牌知名度不高,一直是制约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恩施玉露”蒙尘、重生、焕发青春、大放异彩的嬗变过程,也正是恩施州茶产业走品牌强茶之路的一个缩影。

多年与茶打交道的恩施市茶办主任何远军回忆,10多年前,他特意把玉露送到武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茶人品尝后,总感觉差了些味道。

究其原因,这与“玉露”茶出多门、质量良莠不齐直接相关。润邦茶业副总经理谭书玲表示,以前,各大茶叶市场都有玉露销售,但八成不是真玉露,我们真心疼这块牌子。

品牌建设,商标归属问题要解决。经过5年诉讼,恩施与重庆、长沙等地多个企业打了多场官司,终于在2013年为“恩施玉露”正名,取得了“恩施玉露”商标。

为了保护品牌,恩施市玉露茶产业协会每年组织专家对申请使用“恩施玉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评审,目前从近300家企业中挑中了具备条件的18家企业,同意其使用“恩施玉露”商标。

2014年8月,恩施市又正式启动“恩施玉露”中国驰名商标的申报工作,2015年6月底成功获批。恩施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勇说,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花了最少的人力、财力,办了一件最漂亮的事。为此,他亲自出任恩施市茶叶领导小组组长,他表示要把“恩施玉露”培育成百年老字号、千年老字号。

——出苏勇录音——

我们现在恩施玉露茶和硒茶有一定知名度,但是还远远不够,一个方面我们要对原来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厂家进行整合。同时还要投入更多精力对恩施玉露茶和硒茶品牌的营销、打造各个方面下功夫,真正让恩施硒茶恩施玉露走出省外走出国外,让它发挥更大的效益。

“恩施玉露”品牌的重新崛起得益于恩施州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年州委六届五次全会将茶产业纳入全州重点建设的七大产业链,提出“品牌引领,抱团发展,着力公共品牌打造,力推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思路。

恩施茶企、茶人深深地体会到,一样的原料、一样的机械,品牌不一样,价格可能相差好几倍。只有品牌驰名,才能真正发挥恩施绿茶最大的价值。恩施州农业局副局长、州茶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田代华:

——出田代华副局长录音——

从州的角度重点就是打造恩施硒茶的公共品牌,我们提出通过“抱团发展,品牌引领”的发展方式。具体操作就是按照1+8的品牌体系,形成“母子商标”的经营模式在推进。恩施硒茶是州里的公共品牌,然后每个县市再打造一个公共品牌,形成一个1+8的品牌体系。

资料显示,自2013年以来,恩施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协会运作、双牌经营”的思路,合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形成了以“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为“母品牌”,以县市整合的恩施玉露、利川工夫红茶、鹤峰茶、伍家台贡茶、唐崖土司茶、武陵龙凤与金祈藤茶等为“子品牌”的“1+8”品牌体系。

在成功整合“恩施硒茶”品牌的基础上,恩施加大了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3年来,先后在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了“北京恩施硒茶博览会”;在上海、武汉举办了高规格的“恩施硒茶推介会”;在北京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联合举办了“2016年中国富硒茶产区政府发展论坛”;先后12次抱团参加了在北京、上海、武汉、山东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大型茶叶博览会;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恩施硒茶茶王大赛”。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推介,恩施硒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

恩施茶近三年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件,“湖北名牌产品”6件,湖北省著名商标19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或产品保护7件。

品牌打造能增效。恩施州宣恩县精心打造的茶公共品牌“伍家台贡茶”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2016年实现茶叶产量1.65万吨、产值8.66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中东、欧盟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恩施州农业局副局长田代华:

——出录音——

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品牌效应显现,我举个例子,我们的鲜叶价格是在全国整个茶叶市场行情并不好的情况下,鲜叶价格连续4年增长,前3年就是14 15 16年,鲜叶价格基本保持了5%的增长,今年17年,保持了10%的增长,到目前为止,整个鲜叶价格大约是100元一公斤。最理想的就是我们的茶叶企业到目前为止,整个成品茶的销售市场特别好,基本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在恩施富硒、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等恩施名茶品牌价值裂变的过程中,恩施的茶人们撸起了袖子加油干。

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研发出国内最先进的蒸青针形绿茶生产线,让一度面临消失的“恩施玉露”获得新生,2012年公司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2013年,润邦又向互联网转型,在天猫、京东开店,开通微信商城,推出私人订制、团购等业务。去年7月,润邦与旅游联姻,在芭蕉乡投资建设恩施玉露茶叶博物馆,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短短半年时间,就接待了2万多名游客,其中外地客人占了一半。试水成功后,润邦又投资1亿元,在恩施大峡谷沐抚乡流转了2000多亩茶园,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有机富硒茶体验园。润邦茶业副总经理谭书玲:

——出谭书玲录音——

我们公司成立12年,前面5年主要做的是产品线,第二个5年做的是渠道建设、品牌建设,第三个5年也就是近两年开始,公司把茶跟文化、旅游结合,游客来了参与体验,一方面对恩施玉露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有帮助,也提高了产品销售。

宣恩县伍家台村,被称为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样本。何来如此一赞?

春日的伍家台万亩茶园郁郁葱葱,茶园半山腰一尊大型石刻镌刻乾隆皇帝“皇恩宠锡”四个大字,三株遒劲的百年茶王树挺立山头,山顶矗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凉亭,一行行依山随势而建的木质栈道牵起了一座座茶山。记者见到了来自福建的游客陈先生:

——出录音——

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啊都比较完善。来的目的就是要品茶,过来看一下。

伍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时兵告诉记者,为了扩大伍家台贡茶的品牌影响力,宣恩县连续多年争取财政资金,每年高达6000万元,免费向茶农提供种苗、生物农药、有机肥等,支持茶产业发展。从2012年起,拿出1200万元集中打造伍家台贡茶品牌:在天河机场免费赠茶,冠名汉口至成都、宜昌至上海两条高铁,支持兴建伍家台贡茶专卖店。伍家台村还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贡茶自身的历史底蕴,给茶产业添加“文化底料”,将贡茶园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每年举办伍家台贡茶开园节,推介贡茶文化、推销贡茶产品。昌臣公司董事长郑时兵:

——出录音——

我们走富硒有机生态相结合的定位来发展我们的茶产业,目前这一块发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近几年又采取了一二三产业融合这个路子在弄,去年年底获得了四A景区,今天应该是上千人以上,第一是当地老百姓得到实惠,第二个对我们产品的宣传,是一个无形的活广告,不管是买二两茶还是发个视频,这都是无形之中很好的一个宣传途径。我们村庄的人均收入来说,16年底接近人均1万1,前三年才4000多。村庄只有500多户,2000多人,家家户户都种茶,并且是所有的空地都种茶了,名副其实的茶叶村。

世界硒茶看恩施。截止2016年,恩施州茶园总面积达到144万亩,全州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在全国地市级产茶区中居第五位,进入全国茶叶发展第一方阵。恩施市、宣恩县、鹤峰县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6年恩施州茶叶农业产值32亿元,茶业综合产值达到105亿元,提前实现“过百亿”目标。恩施州农业局副局长田代华:

——出录音——

下一步恩施的茶产业是按照两步走的推进机制来做的,第一步就是到2020年重点是打造品牌,从2020到2025年之间是开展精深加工。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茶叶的综合产值要增加到250个亿,要把恩施硒茶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前面说到的1+8的公共品牌,计划要在2020年之前全部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今年已经启动了3个品牌创建驰名商标的工作,在之前,我们的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已经是驰名商标,也就是说还有7个要用3-4年的时间全部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

恩施州茶产业借“硒”而动,走上了一条希望之路。和福建安溪、安徽黄山相比,恩施要想一叶茗天下,让“硒”世之宝不再养在深闺,品牌打造之路还长路漫漫,恩施茶人对此很是期待。

罗永灿,恩施市茶业协会副会长、恩施市芭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位从1992年开始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的茶人有着灵活的头脑。山东济南茶叶市场作为“江北第一茶市”,被誉为全国茶叶销售的晴雨表、风向标,2001年,罗永灿就在这里开设了专卖店。

——出罗永灿录音——

2001年第一个点就到了山东济南,“水深好划船”。济南一年一个点就150万,不可思议,第一年济南就想卖个3、50万。

立志“要用工匠的态度去种茶、制茶、卖茶”的罗永灿将专卖店开到了北京、上海、西安、兰州、广州芳村,将茶叶卖到了摩洛哥、欧洲。他说像他这样敢于走出去的恩施茶人还太少了,当有一天恩施也像福建安溪那样有了10万销售大军,恩施富硒茶才能真正一叶赢天下。

——出录音——

恩施的茶人对自己的扩展只是想到了体育中心、想到外地人来买,这一块如果不加强,不把人鼓励出去,今后想把恩施富硒茶这块大蛋糕做的更大更强,可能就是一个拖后腿的事情。

罗永灿的思路与恩施州茶产业的规划者们不谋而合。恩施州农业局副局长、州茶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田代华:

——出录音——

继续加大营销渠道的拓展,拓展销售半径,打造恩施硒茶电商销售平台,形成一个综合、大型的电商平台,还计划在恩施州找一个地方建设恩施硒茶卖场,第三个是要加大恩施硒茶实体店销售。州里将出台政策进行支持,要组织州里的大型企业特别是规范的茶叶企业,要到全国的大中型城市去设立实体专卖店。因为茶叶和其他农副产品不一样,茶叶主要是用来品的,如果不品,没有切身的感受,一定要让消费者体验,所以要加大实体店的销售。

希望就像一片茶叶在水中舒展开来,“硒”望也如一粒种子萌发了恩施州茶产业的未来。凭生态优势,靠富硒特色,塑龙头品牌,融文化旅游,恩施茶“硒”之路将为80万恩施茶农的小康梦增添一抹抹生机与希望。

宜昌茶业正当时

导语:宜昌产好茶,以长江为“线”,分江南和江北茶;以海拔和成熟季节的不同,又分低山、中山、高山茶。古代: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赞叹:“山南,峡州上……”将峡州茶列为上品。

近代:1985年,在五峰县出土的“英商宝顺合茶庄”,进一步佐证了宜昌古老久远的茶叶生产史。当代:每年3、4月间,宜昌国际旅游茶城,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大军,每天有5、600人在此交易,宜昌成了全国优质茶叶的货源地。宜昌人知道:长期以来,与优越资源和优良品质相悖的是,宜昌茶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偏低的现实。宜昌要建设全国一流茶业强市,实现量到质的飞跃,还需要整合资源,着力加强品牌建设,让宜昌茶“叫得响、走出去。”《茶乡问茶》宜昌篇,请听记者田瑞金、袁佳、石炎昱报道:宜昌茶业正当时:

2016年6月15日。宜昌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高规格的茶产业发展大会。要求各县市区把茶产业作为“书记工程”,揽在手上。

4月17日,正是宜昌采茶的高峰季节,在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漫山遍野的茶园里到处是忙绿的采茶人的身影。村民张传珍:

——出张传珍录音——

记  者:“什么时候出来的?”

张传珍:“五、六点出来的。”

记  者:“有60岁了吗?”

张传珍:“65了。”

记  者:“鲜叶的价格现在卖多少钱一斤呀?”

张传珍:“昨天卖二块五。”

记  者:“感觉得怎么样?”

张传珍:“价(格)已经去了,价好的的时候,茶叶没长大,天气一下雨,茶叶长起来,又搞不赢了。”

记  者:“这是影响茶农收入最关键的问题。”

张传珍:“是的”

记  者:“有几亩茶园呀?”

张传珍:“二、三亩。”

记  者:“茶可以找多少钱?”

张传珍:“几千块钱。”

说到宜昌茶业,不能不说到主产绿茶的夷陵区。“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夷陵区位于长江西陵峡之畔,坐落北纬30°——31、东经110°——111°之间,拥有茶叶生长的黄金坐标。独特的气温、土壤,把夷陵孕育成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也是湖北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大巴山脉,高山云雾,夷陵滋养了绿色有机茶,夷陵在绿色健康“茶道”上领跑。

位于长江西陵峡畔的邓村乡, “摇曳在山水之间,游离在仙境之巅。”这里是“中国最美乡村”。植中珍品——茶,选择了在这里,蕴育出源远流长的水榭文化。而大自然又用千年的风雨烈阳,在这片大地上,为茶淬炼出一方沃土。

古朴优雅的茶香,在夷陵,是商品,更是文化。

三峡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自古以来,大批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美丽的诗篇,陆游的《入蜀记》:“晚次黄牛庙,山复高峻,村人来买茶者甚多;”赞三峡民间茶市的繁荣。在历史上,邓村绿茶随着茶马古道、丝绸之路香飘西域疆土,茶贸鼎兴,奠定了邓村世界茶贸易史上制茶之乡的地位。新的历史时期,宜昌茶企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三峡城市群等政策机遇,宜昌茶业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机。湖北邓村绿茶集团副总经理段莉莉:

——出段莉莉录音—— 

“我们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让消费者吃到安全农产品;突出了一个绿字,保护茶产区的生态环境,坚持源头安全;突出了一个新字,就是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我们按照农户加合作联合社,再加龙头企业这样一个模式积极推动茶叶全链条的升值,提高茶叶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近年来,夷陵茗茶从茶园抓起,把全区茶叶的兴盛寄托在培植好每一株茶中。不断改土、改园、改树、改管,建成了10万亩高效茶园,构成了宜大路、雾下路、赵沙路为“三线”的高效茶叶走廊,以低山区、半高山区、高山区为“三级”的“三线三级”特色产茶区域,区内茶企采取“市场+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无公害、安全的茶园种植和管理理念,打造全国茶叶生产技术集成中心,重点扶持了肖氏茶业、邓村绿茶、龙峡茶业以及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建设,打造专业化茶叶交易市场平台和国际化、精品化发展的现代茶企。一座茶城,每年交易额25个亿。将茶农、茶企、客商、市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邓村茶叶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出熊家海录音—— 

“我们这个茶城对周边的几个县市拉动是最大的,没有茶城,这么多茶叶销路有问题,这两天,有2、300人在这里买安吉白茶,买茶的比卖茶的人多。”

如今,夷陵茶企正积极传承、不断丰富三峡文化内涵。处处体现出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萧氏集团在王家垭茶园,建设茶文化凉亭长廊;雕刻茶圣陆羽塑像;在高新科技工业园, 500米花岗岩石材栏杆上雕刻100首中国茶文化诗词歌赋……。

4月29日,万里茶道源头再添新地标,由湖北邓村绿茶集团与夷陵邓村乡共同打造的“三峡茶谷·邓村茶遗产公园”正式开园,填补了湖北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空白。

进入采茶季节,宜昌各地茶企“以茶为媒”, “春茶节”、“三峡国际茶艺节”主题活动是接踵而来,精彩纷呈。采茶、炒茶、泡茶,品茗茶、赏茶艺、体验传统制茶工艺,吸引五湖四海的客商游人走进茶园,采茶、观光,“采一把三月明前绿茶嫩鲜爽,喝一口四月谷雨满口香”。

在中国茶叶历史上,五峰县具有独特地位。1824年(清道光四年),广东钧大福、林子臣等茶庄商人,先后带领江西技工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民国初年,俄商、英商、汉阳茶商纷纷在渔洋关设立茶庄、茶号,鼎盛时期达到22家;一时间渔洋关“茶工万计,骡马千匹,木船百只,街市热闹,通宵达旦”,素有“小汉口”之称。五峰现有“万里茶道”遗存300多公里,沿途茶栈、茶亭、古桥、摩崖、石碑齐全,被誉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新发现,现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五峰县茶叶局副局长邬运辉。

——出邬运辉录音—— 

“清朝后期和民国的时候,红茶运到渔阳关,鹤峰的茶、湘西的石门(县)、桑梓(县)、慈利(县),这些地方的茶也都是运到渔洋关,湖北最大的两个集散地,除了武汉是东方茶港,支撑东方茶港的两个地方:一是羊楼洞,再就是渔洋关。”

茶,早已融入了五峰人的血液。

——出邬运辉录音——

“大概我五岁的时候,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那时喝茶我们是以罐罐茶为主,保持我们最原始的饮茶风俗。用罐罐茶有个套路,干柴、明火、铜壶、瓦罐、细茶,干柴沏茶烧水就没有异味,用铜壶烧就没有烟味,用瓦罐把茶炕香,最尊贵的客人要细茶,粗茶淡饭是普通的朋友,细茶是尊贵的朋友,童年的时候,我们家来了尊贵的客人,必须是我母亲操刀,开水冲泡的时候,满屋都是香味,那种感觉非常美好。”

茶叶,早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把茶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和第一品牌来打造,“推进产业大融合,打造生态茶叶链”是五峰长期以来的既定方略。继“万里茶道”“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金字招牌之后,五峰正在全力争创全国茶叶知名品牌示范区。

“宜昌红茶”享誉中国,全国红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宜红茶”,至今已有150年历史。早已受到业界肯定和国外消费者青睐。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宜红茶” 第六代传人罗华。

——出罗华录音——

“建国以后,国家(各项事业)是百废待兴。(我们公司)原来是国有投资,1951年筹建了以后,(公司)就是负责两省三地十六个县市(茶叶)收购、加工、出口。1996年前统计:创汇一个多亿美元。”

“宜红茶”作为新中国在中南茶区建立的第一座红茶精加工企业,是湖北省最大的宜红工夫茶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年加工能力300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德国等国家,为国家创外汇,为名族树品牌,以品质求生存,不断改进工艺、不断创新,使这家公司面对欧盟的“绿色壁垒”,一路飘红。

——出罗华录音——

“我们主打的是出口,大概占我们销售的70%以上,主要出口欧美市场,其次是美国、日本市场,我们坚持创新,创新主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取得了很多专利,体现就是工艺水平的先进。”

宜昌茶叶禀赋天成。以宜昌、秭归、兴山为重点的12万亩江北高效绿茶区;以五峰、宜都、长阳为重点的20万亩江南绿、红茶区;以当阳、远安为主,仙人掌、鹿苑茶等3万亩特种茶区。38多个产茶乡镇,87万亩优质茶园,30多万从业大军。

为了悉心承接着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去年,宜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的战略,并出台了《关于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茶叶强市的意见》,提出“全力打造中国茶叶现代技术集成基地,加快建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湖北第一的茶叶强市”的发展目标。今年,宜昌将强力打造“宜昌绿茶”、“宜昌红茶”、“湖北青砖茶”三个公共品牌,引领绿茶、红茶、黑茶生产经营主体共享、抱团发展,加大茶资源“跨界开发”力度,打造精品名片。宜昌市农业局副局长孙劲松:

——出孙劲松录音——     

“我们这边的茶叶从层面上讲,有五峰、夷陵区几个大区,基础很好;第二有邓村绿茶、秀水天香、采花毛尖等企业;第三有品牌,尽管宜昌茶在国内名牌不多,但品牌不少。第四我们有很好的基地,经过多年打造之后,示范基地亮点纷呈;第五就是我们的茶叶品种很丰富,我们未来发展就是要提升绿茶,振兴红茶,还有白茶和黄茶。”

近20年来,宜昌茶业在中国茶界不断掀起波澜,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作为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域之一,产品包括绿茶、红茶、黄茶、眉茶、蒸青茶、白茶等,采茶工艺成熟,比较优势明显,近年来通过名优茶开发,品种改良,有机茶开发和标准化生产品质得到提升。

在宜昌市,业内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宜昌,有规模、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更少。这与宜昌产茶大市不相称,主要是宜昌茶叶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离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的规范化、组织化、标准化不无关系。当务之急是整合资源。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出罗华录音——

“国外有很多知名大品牌,实际他们并不产茶,我们都感到很困惑,第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没有组织化就不容易整合品牌,你搞你的,我搞我的,都想出名,品牌多了就没有品牌。”

品牌来源于品质,品质是茶产业的基础。

湖北秀水天香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家新,这位从大山深处走出的“茶叶人”, 二十多年的打拼,他曾为品牌哭过,他说品牌就是做人。

——出汪家新录音——

“我无法打造品牌,我曾经哭过。流过泪;打造品牌不是简单的,要有丰富的品牌资源,过硬的产品质量,强大的企业团队。”

品牌整合已经让五峰县尝到了甜头。五峰县茶叶局副局长邬运辉。

——出邬运辉录音——

“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我们全县是举全县之力,打造‘采花毛尖’,五年时间,见了效果,品牌如果没有资源、没有力量、没有产品、没有品质共同支撑,影响力就小了。”

顶层设计、品牌整合、技术创新决定宜昌茶产业能走多远。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宜昌茶业应有更大作为。宜昌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特色不放松,以技术集成创新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引导,围绕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放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高点谋划、高位推进“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战略,塑造特色品牌,完善全产业链,促进融合发展,强化推进机制。

把茶叶“吃干榨尽”。 萧氏集团秉承深度挖掘一棵茶树的价值,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以茶叶为核心,推出了茶食品、茶饮料、茶籽油、茶粉等茶产品。今年,又在筹建“湖北茶叶研究院”。抢占湖北茶业的制高点。萧氏集团副总经理刘汉武:

——出刘汉武录音——

“作为宜昌茶叶,我们没有西湖龙井和碧螺春这样的历史品牌,但是我们是结合人们的生活和科技来发展,我们还有一块走在前面,就是把茶叶充分的利用起来,包括茶梗、茶叶,茶花、茶籽,我们都把它利用起来了,我们产业链也延伸了。茶农能够致富。”

为突破茶叶出口瓶颈,适应国际市场茶叶消费现状,邓村绿茶集团注重新工艺研发与系列产品开发,在茶叶种植上提倡科学管理、严格执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努力实现“零添加、零污染、零农残”,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鲜叶的质量安全。通过改良茶工艺与加工设备,高品质的红茶类产品撬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成功实现了绿茶、红茶并轨前行态势。        

茶业,是宜昌市重要的传统产业,也是最大的资源优势,要把这一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农民致富的抓手。宜昌市委、市政府正乘势而上,决定把茶叶作为宜昌市“十五”规划中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全面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宜昌,毓一方水土,惠世代桑梓;萃一脉钟灵,与四海同享。

婺源归来品英山

主持人语:江西婺源,湖北英山,两处茶乡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都是老牌的绿茶产区,遍山茶树,是他们产业致富的支柱。在茶产业发展的马拉松赛道上,他们起点不同,但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以不同的方式正发力奔跑。系列报道《茶乡问茶》请听记者叶琴、汉敏采制的报道:婺源归来品英山。

清明之后,烟雾迷离,江西婺源的篁岭景区进入一年中最有诗意的季节。红的杜鹃、白的樱花、间或还有紫云英点缀的小径,通向绿色茶园。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赏花游玩。和以往不同的是,从北京来的游客李阿姨在这里还能带回一样只有在这个季节才有的特产——明前婺绿茶。李阿姨

——————————出录音1————————————

李:带的茶,这里的茶又特别好。我本身也喜欢喝茶,回去再慢慢品,还没品出太大味来。

同时,在篁岭景区里一栋有着百年沧桑的晚清建筑“竹虚厅”里,来自九江的游客小敏正在品尝明前婺绿茶。

——————————出录音2————————————

记:是老屋把你们吸引进来的吗?

小:雕花

记:进来后发现他还有另外的作用吗?

小:喝茶

记:喝,我认为(茶)的作用就是提神、让人心情平静的。

这是婺牌和本无尘两家茶企开设在篁岭景区的茶叶体验店,无论是李阿姨带回的还是小敏品尝的茶,都有同一个品牌——“婺绿”。通过篁岭这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认识了婺绿,了解了婺绿,并把婺绿带向天南海北。

【出对山歌录音 压混】

缤纷四月,湖北英山县迎来每年一度的盛会。甜美的采茶山歌吸引着游人停下脚步,第四届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热闹开幕。

龙科是英山县乌山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茶艺师,她兴奋地说,县里举办的茶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关注英山茶。龙科

——————————出录音3—————————

龙:举办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也就新增了新客户。

4月里,也是茶农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在英山杨柳湾镇翻身湾村,茶农们正在茶园里忙碌着。

——————————出录音4————————————

记:这是自己家的茶?

茶:我们家的就这三角形,

记:这有多大面积?

茶:0,18亩

记:今天是早上来的吗?

茶:吃了午饭来的

记:现在采了多少?好像没多少

茶:那边还有一点,

记:你这采了以后卖到哪里?

茶:就卖给那个名茶厂。

茶农们采摘的新叶就近卖给附近的翻身湾茶叶公司,茶叶不愁卖,价格还不错。茶农赵友明

——————————出录音5————————————

赵:一年有个万把块钱,一亩的话将近5000块,以前没有这个价,一亩只有2、3千,现在主要是游客多了,我的茶园没有来过,但我看见别个的茶园有人采摘。

就在当晚,这些鲜叶被制茶师傅精心做成干茶,打上“英山云雾茶”的商标,销往市场。2016年以前,英山云雾茶的商标可不是这样抢眼。英山县野山香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诚

——————————出录音6————————————

陈:以前把野山香写得大大的,英山云雾写得小小的。

英山云雾的商标写得小小的,一如它在茶市上的位置。大别茶访公司董事长陈海军,坚持经营茶业20多年,走街串巷售卖茶叶的日子他记忆犹新。

——————————出录音7—————————

陈:我们以前都是小打小闹没有把品牌放在首位,都在给别省的茶叶企业提供原材料,说白了就是做搬运工。

英山茶人爱云雾,也想做大“云雾”品牌,他们从1992年开始年年举办茶叶节,为的就是扩大茶乡的影响力,不曾想大步发展的2006年遇上品牌注册之困。武汉的一家公司抢先注册了英山云雾茶的普通商标。英山县茶叶办主任何青松:

——————————出录音8—————————

何:在我们注册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商标已经公示之后,他把英山云雾茶的普通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了,那么就给我们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带来很大的难度。

和英山不同的是,2007年,婺源县茶业发展“品牌立市”开始发力。为了推广婺源绿茶的品牌,由县政府授权,县茶叶协会管理,只要是婺源生产的绿茶都可以打上婺源绿茶商标。08年开始,婺源县全面规范企业使用婺绿茶正名商标的准入制度,到2017年获商标使用权企业22家。婺源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程根明:

——————————出录音9—————————

程:你这个企业要加入我这个商标,首先写出申请,然后在实地,我们去实地考核,你到底符不符合我的要求,我们资格审查之后,如果你符合要求,我们才允许你使用婺源绿茶的商标。

而彼时,产量、种植面积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的茶叶大县,英山却不能在产品包装上,堂堂正正写下“英山云雾”四个大字。为了夺回商标的注册、使用权,何青松陪着“英山云雾”经历了十年的争夺之路。

——————————出录音10—————————

何:过程非常艰辛,我们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英山云雾茶是英山本土的产品,是英山茶人的商标。所以县委政府下大力气非要把商标搞回来。没有这个商标,我们就苍白无力。如果没有英山云雾茶这个商标,我们的茶叶就感觉没有名字,没有出头之日。所以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把商标注册成功。

十年艰辛,英山茶叶品牌终于拨云见雾。在今年的英山茶文化旅游节上,记者看到参展的乌山春、野山香、团黄贡茶、志顺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茶业企业,都统一在醒目位置使用英山云雾茶的商标标志。英山县茶叶办主任何青松告诉记者,2016年夺回英山云雾茶的商标注册权后,开始全力打造英山云雾品牌。茶叶协会按照“统一母品牌(英山云雾茶) 、突出子品牌(企业品牌) ,母子品牌联动”的办法,力求做强英山云雾品牌。说到英山云雾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关系,何青松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出录音11————————————

何:月亮和星星的关系,他就是一轮明月,周边的就是星星,如果没有皎洁的月亮,哪有明亮的星星呢?这是互相衬托的

英山野山香茶叶有限公司是获得英山云雾茶商标使用许可证的十家企业之一,总经理陈诚

——————————出录音12————————————

陈:通过我们十家企业带动英山云雾品牌的推广,如果英山云雾出名了,我也跟着出名。但如果我们十家企业单打独斗的话,可能做个十年也出不了名,最后英山云雾还是出不来。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

首届英山云雾茶王、英山团黄贡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柏云

——————————出录音13————————————

徐:大树底下好乘凉,现在通过政府引导和协会茶叶园的规范,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到大品牌的好处。像今年我们英山云雾的价格比往年同期上升了10%到15%。而且货基本上供不应求,没有货。

商标夺回来了,品牌要立起来、在市场上强起来还需要龙头企业发力!2016年4月13日,英山大别茶访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由英山县8家茶企筹集2200万资金自发成立的公司。董事长陈海军:

——————————出录音14————————————

陈:我们所有股东的出发点就是想把我们英山茶叶做强做大。在没有成立大别茶访之前,我们英山所有的茶叶企业块头都比较小,什么问题?资金不充足,思维不开放,市场没做出来。我们大别茶访成立以后,就可以直接把我们最好的茶叶卖到消费者手里。

8家茶企抱团发展为家乡的茶产业出一份力。大别茶访公司的成立规避了原来英山茶叶企业品牌弱小散乱、政府支持无着力点的弊病。英山县茶叶办主任何青松

——————————出录音15————————————

何:我们只是支持和引导,主要的市场支持还需要企业来参与。比如说你在外面开茶叶店,我们经过验收之后给予补贴。比如说你参加全国的茶博会,或者国际、全省的农博会,我们给予先申请、后审核,再补贴。

英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田洪光

——————————出录音21———————————

田:我们这几年发现要掉过头来抓,用工业的理念来抓茶叶,用品牌来提升农业。我们现在重点推出英山云雾茶这个商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要培育市场,把市场和龙头企业做大。他通过品牌的提升,带动茶叶品质的提升,同时带动我们的种植户,向生态有机方向发展。

婺源绿茶,英山云雾,10年间品牌发展的不同背景成就了两个茶乡在市场中的不同位置。茶产业发展路漫漫,茶企、茶人从未停歇求索的脚步。英山,2014年起将茶叶节拓展为茶文化旅游节,以茶兴旅,以旅促茶, 2016年英山全县25.34万亩茶园,年产值19亿多元。婺源,2013年提出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目标。到2016年底,婺源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18.4万亩,总产值3 2亿。婺源县农业局局长裘金印

———————————出录音16————————————

裘:2013年以来,一个是基地的建设按照有机的标准来管理,按照标准化的茶园来打造。政府的力度都很大,对乡镇的考核100分,茶叶就占了30分。乡镇这两年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就是再使用的过程中,你必须使用农家肥。

在婺源采访,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与品牌发展并举的,是对一口好茶的品质追求。

目前担任江西省旅游集团高山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职的汪秫光,同时也是《国家茶师标准》起草人、江西省茶叶协会副会长、中国有机农业产业联盟理事。 他被朋友称为茶痴,就是缘于他对好茶、健康茶的执着与追求,他的很多业余时间都在探访天然茶山的路上。汪秫光

—————————— 出录音17————————————

汪:我市场做的越大带动的农民就越多。但是你必须按照我的要求来种,不能打农药不能打除草剂。你卖给我,我才收你,而且价格比别人贵。既可以把茶产业带起来了也可以提升茶的品质,我可以把这个茶叶推到全国市场上。根基就是做好质量,任何一个企业他没有质量不可能长远发展,我们坚信这一点,所以我们坚持从质量开始做起,然后是团队,接着是市场。

一踏入婺牌茶业公司的有机茶基地,沁入心脾的幽香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远处山坡上,青竹挺拔,茶园四周的樟树、桂花树蓊蓊郁郁。婺源县华源茶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胡晓军

—————————出录音————————————

胡:这片茶树不是我们公司去种的,是原来就有的,所以这个茶园是不规则的,我们这个茶园只采一季春茶,基本上没有人工管理,有时候就是有人上来除除草.

茶有真味,只有让茶叶回归天然的状态,茶叶的味道才能返璞归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湖北老乡、企业家肖应文,在婺源县坨川乡累计投资2000万元流转了2000亩的高山茶园,相中的就是四面环山,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婺源天纯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应文

——————————出录音18————————————

肖:在婺源这边旅游时,就路边的一个小餐馆里,随意抓了一点茶,喝了之后觉得很香,特别好。自己公司用茶比较多,就说在这边投资开个小厂。把茶这个产业做出来,把茶的本源本质发挥到极致,这是初衷。

发展有机茶种植,最重要的是改变茶农的观念。婺源县多管齐下,政府主导、企业引导,再加上茶农联保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为茶叶品质负责。婺源县农业局局长裘金印

——————————出录音19————————————

裘:你是做有机的,企业收你的茶叶,会有反哺,按照20%-30%,高的达到50%。比如我收你茶叶一斤100元,过年给你20或者30,老百姓得到了利益,他就会按照有机来做。第二政府和茶叶协会也要进行宣传和把控。大家这一片不让打了都是联保的,我如果使用了化肥和农药,那么其他的茶农会举报你,那你的茶叶我就不收.

自然的培育方法,才有自然的健康好茶,以标准化和科学化流程,呈现茶叶的自然本味。在婺源,他们 “品牌”与“生态”并举,将婺绿茶业带上返璞归真的振兴之路。

在英山,桃花冲、红叶谷,每一个景点、酒店、农家乐都是英山云雾的展示窗口,每一个茶叶产品包装都是英山旅游景点的移动广告。 他们正依托茶业与旅游的融合,在做强茶产业的马拉松赛道上奋力奔跑。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